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安然”和“世通”等重大舞弊事件爆发后,引发了全球企业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建设不仅成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制度基础,而且已经成为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以及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使内部控制成为一个规范的体系,使内部控制目标能够更好的得到实现,从而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控制,都选择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那是否提高信息化水平就能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呢?亚马逊书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店在短时间内成为享誉世界的最大书店,成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经典传奇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作用,于2001年建立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开展信息化咨询和评价工作,建立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正确指导信息化的发展,也为信息化进入企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加速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也专门对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这一精神进行了强调。只有把信息系统渗透入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与业务流程中的控制点相结合,才能实现实时地自动监控,从而减少或者消除人为操控的可能性。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以前,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人的控制,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只是对人的控制,也有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企业建立起了信息系统后,运用信息系统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进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它就像一柄双刃剑,同时也会伴随着问题和风险。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内部控制除了对人的控制,还要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进行控制,如病毒攻击、恶意篡改信息等,内部控制活动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企业信息化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模型,探讨了信息化如何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目标达成程度发生变化,分别分析了信息化对内部控制五个目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整体水平的影响。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五个分目标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总效果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进行实证分析,具有比较大的研究意义。虽然目前国内外研究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的内容非常多,但是从信息化水平的战略角度研究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的还很少,本文正是从此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证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