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观察某些药物和化学试剂(药剂)对白念球菌(白念)和新生隐球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CSH)的影响,以及CSH与二酵母粘附上皮细胞(培养单层Vero细胞)的关系。以探讨医源性因素(药物等)如何影响致病酵母由寄居转变成致病的过程及其机理,现概括如下。 1、用微生物粘附碳氢化合物法(MATH)和?H掺标放射计数法(RC)分别建立了测定二酵母CSH%及其粘附率的方法。并确定了10?孢子/ml悬液浓度作为测CSH和粘附率的最适酵母浓度。 2、用具有代表性的二十种药剂短时及低浓度作用于白念后,以观察白念的CSH和粘附率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抗真菌剂二性霉素B(AmB)和氟康唑(FCZ)均致白念粘附率降低,却致CSH降低(AmB)和升高(FCZ),并伴有随CSH变化的菌壁表层特征性超微形态的可逆改变。氨苄青霉素(AMP)和雌二醇(ESD)对白念粘附无影响。但可致白念发生类似AmB和FCZ所致的CSH变化和相应壁表层形态改变。此外,引起较高CSH变化的化学试剂凝血素(LC)、PHA、岩藻糖(FC)、β—疏基乙醇(β—ME)及胰酶(TP)等却致白念粘附率降低。这些资料提示,药物和化学剂引起白念CSH变化,并不影响白念与上皮细胞的粘附,CSH与粘附不相关(r=-0.0395),白念CSH交化伴有胞壁表层的可逆性改变。 3、用同样药剂和方法,来观察新生隐球菌的CSH和粘附率变化。结果显示,二种抗真菌剂AmB和FCZ也均使新生隐球菌表现类似白念的相应CSH和粘附率的变化及其随CSH变化的形态改变。AMP却致新生隐球菌的CSH和粘附变化与白念的相应变化不一致,这说明AMP使不同酵母的CSH呈双相改变。ESD致新生隐球菌CSH和粘附的变化与白念相应变化一致,与上述观察同时出现的荚膜丢失,也说明新生隐球菌的荚膜与其CSH和粘附无关。化学试剂PHA、ConA、FC、β—ME及TP均致新生隐球菌的CSH和粘附率降低,而L(?)增加新生隐球菌的粘附。可见,同一药剂作用不同酵母会产生不一致的CSH和粘附的改变,并且荚膜对CSH、粘附及胞壁形态改变不起决定作用。新生隐球菌的CSH与其粘附性不相关(r=-0.0899)。 总之,某些药剂体外作用白念和新生隐球菌可出现不均一性的CSH和粘附性的改变,二酵母CSH对其粘附的影响呈多样性。提示某些药物应用后虽可改变致病酵母的CSH,但并非是引起其粘附性增加的主要或唯一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