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法制日报公开的统计数据,仅2016年下半年,因贪腐落马的各级公立医院领导就达184人次之多,且多呈现出“塌方式”腐败的案件特征;权力寻租渗透至药品采购、医疗器材采购、基建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公立医院系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构件,而县级公立医院则更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中枢和纽带,其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如何遏制基层医院领导干部的“腐败寻租”与“懒政怠政”,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研究这一话题不仅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上的紧迫性。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突破口,而这一制度成功与否?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出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这直接取决于审计实践中用于评价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指标体系是否科学恰当、是否能够客观准确地实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认定,当然这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难点之所在。因此,本文结合这一难点与热点话题,在审计评价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之上,采用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数学模型、案例研究等手段,深入剖析县级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补充,进而提出一条构建县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通过学习借鉴现有国外绩效审计类文献和国内经济责任审计类文献的研究基础,结合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并综合使用专家打分法以及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另外,考虑到县级公立医院各级领导所属部门的异质性,本文还着重细分了反映领导干部“共性”特征的综合指标和反映“个性”特征的部门绩效指标,以期全面客观地评价县级公立医院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本文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类理论文献,将研究视角拓宽至更基层、更具体的县级公立医院。另外,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不仅有助于实现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有效监督,也为考核部门任免和选拔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