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正交设计客观评价不同参数电针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病例,均来源于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门诊患者,按照正交设计方法采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4组,1、2组各11例,3、4组各12例。有效病例39例,其中1组9例,2组11例,3组9例,4组10例。治疗采用取穴:督脉经阳性反应点(T1-T12),大椎,百会。电针采用两组导线,每组两穴,电针穴位为督脉经阳性反应点(T1-T12)、大椎、百会;若阳性反应点≥2个,则电针穴位取阳性反应最明显的两个穴位、大椎、百会;若阳性反应点只有1个,则电针穴位取阳性反应点、至阳或神道(两穴交替使用)、大椎、百会;若无明显阳性反应点,则电针穴位取至阳、神道、大椎、百会。电针波型、频率、强度的选择根据“正交试验设计表”执行。以GerdQ量表、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RDQ症状频次量表、SAS、SDS为评价指标,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与组内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NERD患者治疗后GerdQ、GERD-HRQL、RDQ症状频次、SAS、SDS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NERD主要症状胃灼热、反流、烧心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伴发症状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疗效(P<0.01)。上腹痛、恶心、吞咽困难的症状经治疗后无效或疗效不显著。NERD患者烧心、胸痛、反酸及反食的发作频次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在研究中发现患者通过不同参数电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对比经统计数据则较少有明显差异,其中经GerdQ量表评分对比,第4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提示治疗后疗效最好(P<0.01),第2组治疗后疗效较好(P<0.01),第3组治疗后疗效相对差(P>0.05),提示电针疏密波、高频、低强度组对于改善NERD症状疗效最好,连续被、高频、高强度组疗效较好,疏密波、低频、高强度组疗效相对差。第1组与其他3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量表分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参数电针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总的疗效确切,是临床上一种便于广泛推广应用的有效的方法。针对GerdQ量表的评分,组间对比提示疏密波、高频、低强度的电针参数疗效最好,其他量表显示分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尚需大样本数据、科学的疗效评价指标做进一步组间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