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状细胞及其线粒体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的改变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杯状细胞及其线粒体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的改变及意义。方法:40只成年雄性实验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高温高湿高血糖组(B组)、常温常湿正常血糖颅脑火器伤组(C组)、常温常湿高血糖颅脑火器伤组(D组)、高温高湿正常血糖颅脑火器伤组(E组)、高温高湿高血糖颅脑火器伤组(F组),常温常湿高血糖组(G组)、高温高湿正常血糖组(H组),每组5只。实验前30分钟分别测量并记录各组实验犬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各组均予以陆眠宁0.1ml/kg肌注麻醉后,A、B、G、H组不予以其他处理;C、D、E、F四组予以颅脑火器伤。2小时后开腹取距回盲瓣约5cm的末端回肠组织,各组标本肉眼观察后行切片进行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分析杯状细胞及其线粒体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的改变及意义。结果:1、生命体征的变化实验前30分钟,各组实验犬生命体征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时后,A、G、C、D组心率、呼吸频率较实验前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H、E、F组心率、呼吸频率较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加快(P<0.05),且E、F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组与B组比较,F与E组比较,其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末端回肠组织病理改变光学及电子显微镜下可见A、G两组肠黏膜上皮以及绒毛、微绒毛基本完整,炎性细胞较少。其余六组肠黏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绒毛及微绒毛排列紊乱、扭曲、断裂,毛细血管、乳糜管、淋巴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浸润或出血,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与固有层分离、部分脱落。通过chiu’s肠黏膜损害指数分析,G组与A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C、D、 E、 F、 H六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E组与F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杯状细胞改变①数量改变:A、G两组杯状细胞(goblet cell)数量无明显改变,其余六组杯状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②形态结构改变:A、G两组杯状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其余六组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水肿,分泌功能增强。③胞内线粒体改变:A、G两组线粒体数量及形态结构基本正常,其余六组杯状细胞内线粒体表现为不同程度基质减少、水肿、空泡化和嵴断裂等。通过Flameng分级方法对线粒体进行分析,G组与A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六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E组与F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实验性ATI黏膜绒毛及微绒毛排列紊乱、扭曲、断裂,并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淋巴管扩张等改变;2.实验性ATI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分泌功能增强,其胞内线粒体水肿、空泡化,嵴减少、断裂;3.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活性增强可能与线粒体肿胀后能量代谢障碍所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其代偿性防御机制增强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对古籍及近现代关于胸痹(冠心病)的文献整理工作,对胸痹(冠心病)伏邪理论进行研究。研究胸痹的概念、范畴、病因病机、探讨胸痹(冠心病)伏邪理论的渊源,历代发展及现代认识,
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内分泌代谢紊乱,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以骨骼肌进行性变性、坏死为主要表现的致死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四肢近端骨骼肌无力和萎缩、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近有报道某些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眩晕是由前半规管裂缺引起的,而这部分病人的有效治疗即行半规管填塞或切除;在颅中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或内听道手术中,前半规
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语文课堂上,为了让学生通顺的朗读文章,就要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汉语拼音的相关知识,对单词和成语进行正确地拼读.由此可见,拼音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