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测量和评价贯穿整个教学中,地位举足轻重,它能够判断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过程与目标是一致的。传统的教学测量和评价的方式存在很多的不足,方式单一,一般是以“纸笔测试”为主的终结性测试,且在成绩出来以后习惯进行排名分出“优劣”,而不是提出具有分析意义的报告,因此不能够给师生提供有意义的反馈及诊断,使得评价失去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新课程的评价宗旨和改革方向是“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可以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相互结合,并且可以在设置的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表现,从各个方位来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1]。本研究选取两个高一班级进行化学教学实践,开展对比研究,针对《化学》(必修一)教材划分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与探究”等板块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有效设计出评价目标、任务以及工具等评价体系,在化学教学班级内实施表现性评价。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度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并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分析总结表现性评价在开展化学教学中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很好的贯彻了“新课改”实施多样化的评价的宗旨,能够有效评价化学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符合化学学科特点要求,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表现性评价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课题的基本问题。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梳理了文献总结。综述了表现性评价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渊源。第三部分探究了表现性评价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确定表现性任务,设计评价工具,制定多元的评价方法,反馈评价结果。以《化学》(必修一)的教学过程为范围,编写了把表现性评价运用到课堂中的教学设计。第四部分是实验探究。选择同一个教师教授的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班采用表现性评价,对照班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通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度、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来探究表现性评价的可行性以及优势。第五部分是论文的总结。陈述研究的结论,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