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焦虑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研究多从主动情绪调节来探讨,本课题着眼于PD患者的核心症状—情绪调节障碍,和症状的自发性及无明确指向性,从情绪产生和内隐认知重评的角度来研究PD的发病机制。研究采用神经心理测量、情绪体验自我报告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 PD 患者情绪的认知调节行为学特点、情绪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特征、内隐认知重评的脑加工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法:入组PD组26例,健康对照25例。利用神经心理量表考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情绪调节特点;利用fMRI技术,采用内隐认知重评任务探讨被试对负性图片的情绪反应,记录被试脑激活特点,任务中被试在观看负性图片前给予图片中性描述或负性描述;同时应用4点量表记录被试的情绪自我报告。对量表、行为学和脑激活数据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发现,PD组自我反思、灾难化策略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重评和转换视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情绪图片愉悦度的4点量表均发现了组别×描述类型交互效应。(3)fMRI结果发现,在被试观看预先中性描述的负性图片相比预先负性描述的负性图片时,对照组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背内侧前额叶(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dmPFC)、外侧眶额回(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IOFC)和颞区激活更强,伴随杏仁核的激活减弱。(4)而在PD组,dlPFC、dmPFC和颞区激活较对照组减弱,杏仁核激活存在组别×描述类型交互效应。(5)PD组dlPFC/dmPFC条件间差值与HAMA评分和PDSS评分呈负相关,与转换视角策略呈正相关。结论:1、内隐认知重评能够有效调节情绪反应,其解剖基础在于前额叶(dlPFC、dmPFC和1OFC)的激活增强和边缘系统的激活下降。2、内隐认知重评调控机制为自上而下的无意识认知控制,即前额叶通过对颞叶施加影响,改变情绪刺激的语义,间接影响边缘系统的激活。3、PD患者存在显著情绪调节障碍,内隐认知重评异常是PD患者惊恐发作和病理性焦虑产生的重要环节。4、dlPFC和dmPFC功能的缺失是PD内隐认知重评的重要神经机制。5、PD内隐情绪调节过程的失败与PD临床症状的严重性相关,前额叶激活程度可能成为有应用价值的评估PD严重程度和情绪调节功能的影像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