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性是物质世界以及人类认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修辞是为了追求最佳表达效果而调整语辞、使之更为得体的一种手段。模糊理论的问世和模糊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于传统的修辞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并逐步发展为修辞学的一个新分支,即模糊修辞学。语用学和修辞学是有各自研究对象但关系紧密的两个学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在很多情况下语用学的发展得益于修辞学的成果;同时,修辞学的进步也推动着语用学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因此基于语用学视阈下的模糊修辞研究为辩证地探究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体到中医典籍领域,由于中医概念的概括性与抽象性,自然界事物间的相关联性,对物象解释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人为的话语模糊化等原因,中医典籍里存在大量模糊修辞现象。本研究参照韩庆玲对模糊修辞现象的分类标准,从常式模糊修辞及变式模糊修辞两大类对《黄帝内经》中模糊修辞语料进行归类,以随机抽样法抽选模糊修辞中文语料,共收集常式模糊修辞118例,变式模糊修辞150例(虚化式模糊修辞42例,互融式模糊修辞77例,矛盾式模糊修辞31例),并分别找出《黄帝内经》两个译本中与之对应的译文,组成小型的语料库。以关联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综合文献学,模糊修辞学、翻译学、语言学、语用学、语料库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译本对模糊修辞语料的处理方式,凸显关联顺应度较高的译文所使用的策略,并构建中医典籍模糊修辞语料的关联顺应翻译模型,最后反思本研究的局限性、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