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作为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交界性肿瘤,病理学观察可见大量增生的、形态多样的(以长梭形为主,个别呈短梭形或神经节样形)肌纤维母细胞,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偶见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结构类型上,可分为梭形细胞型、黏液/血管型和少细胞纤维型三种。过去学术界曾认为本病多为反应性增生而非真性肿瘤,故也称其为炎性假瘤。但临床观察发现,IMT不仅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点,而且具有局部侵袭性、复发性甚至远处转移、肉瘤变等恶性肿瘤生物学潜能。其临床表现多为局部肿物生长,根据侵犯部位的不同可有相应的占位压迫症状,同时也可有红肿、疼痛等炎症样反应;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结合一系列免疫组化抗体的检测。目前认为ALK基因重排的遗传变异和IgG4介导的自身炎症反应是本病可能的发病机制。由于对IMT的病理生理机制未明,临床上还缺乏可靠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指标,无法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造成患者治疗不彻底或治疗过度。本研究通过总结头颈部IMT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ALK、IgG4及Ki-67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探讨各临床病理参数与头颈部IMT的侵袭性、复发、恶变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以期判断头颈部IMT的预后,为临床实践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参考依据。目的通过总结头颈部IMT临床病例随访资料,并结合相关肿瘤及炎症抗体的免疫组化测试,建立病例数据库,分析IMT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ALK、IgG4、 Ki-67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影响IMT生物学行为可能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头颈部IMT临床病例随访资料总结: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2005年~2012年诊治的31例头颈部IMT临床病史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归纳并分析头颈部IMT临床特点。2、头颈部IMT组织病理学研究:采用实验第一部分从病理科收集31例头颈部IMT的H.E.染色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IMT组织学特点,分别根据肿瘤侵犯头颈部的组织深度以及镜下组织结构类型对IMT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IMT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互关系。3、ALK、IgG4及Ki-67在头颈部IMT中的免疫组化表达研究:采用实验第一部分从病理科收集的31例头颈部IMT肿瘤组织蜡块标本并制成切片,进行ALK、IgG4及Ki-67的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ALK、IgG4及Ki-67的表达与IMT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1、31例头颈部IMT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1,年龄范围2岁-73岁,平均年龄37.4岁,20~39岁占38.71%,不同性别发病年龄比较,男性年龄分布明显大于女性(P<0.05);22.58%(7/31)患者曾有病变区域的手术或外伤史;颅颌面骨(22.58%)、颜面部(19.35%)及颈深部(12.9%)是IMT最多发的部位;临床表现以局部肿块(19/31)和(或)疼痛(13/31)最为多见;影像学可表现为炎症、良性肿瘤甚至带有局部侵袭的恶性征;治疗以手术为主(28/31),部分病例辅以术后放疗(2例)及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化疗仅用于远处转移病例(1/31);随访周期平均38.3个月,1例失访,10例复发(复发率33.3%,平均复发时间为治疗后10.5个月,最快为术后15天,最长为术后42个月),4例死亡(死亡率13.3%,均为恶变或远处转移患者),1例自行消退,除原有4例恶变及1例远处转移以外,无新发恶变或转移病例;恶变组、死亡组年龄分布明显大于非恶变组、非死亡组(P<0.05),恶变与肿瘤相关性死亡有明显相关性(P<0.05)。2、31例头颈部IMT中,有19例侵犯邻近软硬组织,6例可见核分裂象,6例有程度不等的异型性(轻度1例,中度3例,重度2例);根据肿瘤在头颈部组织中的侵犯深度进行分类,浅部IMT有5例,中部IMT有14例,深部IMT有12例;根据镜下肿瘤的组织结构类型进行分类,梭形细胞型有15例,黏液/血管型与少细胞纤维型各有7例,2例为混合型;肿瘤的邻近组织侵袭性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复发、恶变及死亡无关(P>0.05);核分裂象、异型性的出现与IMT恶变及死亡均有明显相关(P<0.05);肿瘤的组织侵犯深度未发现与术后复发及恶变有显著相关(P<0.05),但深部IMT出现死亡比例远高于浅中部IMT(4:0);不同组织结构类型之间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复发、恶变及死亡比例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梭形细胞型的邻近组织侵袭性显著高于其余两型(P<0.05),而黏液/血管型与少细胞纤维型之间比较未发现有明显差异。3、31例头颈部IMT肿瘤组织中,ALK的阳性表达率为32.3%(10/31),平均免疫组化评分(IHS)为3.0,属于弱免疫表达水平;45.2%(14/31)的IMT可见IgG4阳性表达浆细胞,平均阳性浆细胞数目为29.93个;Ki-67在所有IMT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平均Ki-67增殖指数为9.68%;ALK阳性表达与IMT的邻近组织侵袭、核分裂象、异型性及恶变的出现有显著相关(P<0.05), IgG4高表达与肿瘤复发有显著相关(P<0.05),Ki-67增殖指数升高与肿瘤邻近组织侵袭性、核分裂象、恶变、复发及死亡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ALK阳性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呈明显正相关(P<0.05),但两者与IgG4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头颈部IMT高发于20-39岁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年龄分布明显大于女性。22.58%患者曾有病变区域的手术外伤史。颅颌面骨为最好发部位,其次是颜面部及颈深部。局部肿块生长和(或)疼痛为IMT主要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影像学表现可呈炎症样表现、良性占位甚至恶性侵袭性病变。肿瘤极易复发,复发率约为33.3%。IMT多为良性,预后较好;恶性或远处转移IMT较少见,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预后不良。2、头颈部IMT具有丰富多变的组织学特征,以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肿瘤对邻近软硬组织侵袭性在中老年患者中尤其突出,但性别差异不显著,未发现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头颈部IMT多属于良性病变,平均Ki-67增殖指数为9.68%。若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有显著异型性或核分裂象增多,则应高度怀疑肿瘤恶变可能。根据肿瘤细胞与基质的不同构成形式,将IMT分为三种不同组织结构类型,其中梭形细胞型最为多见,且邻近组织侵袭性要强于黏液/血管型与少细胞纤维型,但此分型方法对预后评估意义不大。ALK在头颈部IMT中阳性表达率与阳性强度不高,其阳性表达常提示头颈部IMT有较强局部侵袭性、异型性及恶变,但未发现对肿瘤预后有明显影响;IgG4阳性浆细胞数的升高则提示IMT有较强复发性;而Ki-67增殖指数升高的IMT总体预后不良。3、头颈部IMT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IMT应保证切缘在正常组织范围内,恶性IMT则应行扩大根治性切除。因解剖限制无法完整切除的ALK阳性或有恶变的IMT,术后建议辅以放疗;对于IgG4阳性浆细胞数升高的IMT,无论肿瘤是否完整切除,术后均应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均应严格密切随访,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深部病变、异型性出现、核分裂象升高、有复发史、恶性病变、IgG4阳性浆细胞数增多及Ki-67高表达的I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