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湿疹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过敏性炎症性为特征。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急性发作时瘙痒剧烈,重者影响睡眠。急性湿疹未能及时诊治,或者处理失当,长期不愈,转变成慢性湿疹。慢性湿疹缠绵难愈,剧烈的瘙痒及皮损,影响个人形象,长期将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具有慢性湿疹疾病的患者,通过比较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加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前后对比,评价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方法的整体疗效、绿色安全性以及与单纯用西医西药治疗的差异性,为临床中医治疗慢性湿疹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病例源于2018年4月-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纳入80例患者,应用SPSS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治疗组予西药治疗基础上加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单纯予西药治疗。具体如下: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一天一次,每两周为1个疗程。体针取穴: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外关、足临泣、后溪、申脉(均为双侧),针刺每天1次,每两周为1疗程。刺络放血:局部皮疹部位,刺络拔罐每周3次(每周一、三、五刺血闪罐),每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者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一天一次,每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者纳入统计分析。记录瘙痒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并观察不良反应,临床观察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病例数据,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各评价量表治疗前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主要指标(NRS评分和EASI评分)综合疗效评价:治疗组共39例,痊愈1例(占2.56%),显效28例(占71.79%),有效10例(占25.64%),无效0例(占0%);对照组共39例,痊愈0例(占0%),显效2例(占5.12%),有效37例(占94.87%),无效0例(占0%),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组内NRS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组内NR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NR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组内NR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R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皮肤瘙痒症状。两组患者组间NRS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NRS评分经非参数检验,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瘙痒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
4.两组患者组内EASI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组内EAS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EASI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组内EAS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ASI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皮损症状。两组患者组间EASI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EASI评分经非参数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E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皮损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
5.两组患者组内DLQI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组内DLQ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DLQI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组内DLQ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DLQI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组间DLQI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DLQI评分经非参数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1.单纯口服西药与西药基础上加针灸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这两组方法均对治疗慢性湿疹有效。
2.单纯口服西药与西药基础上加针灸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这两组方法比较,西药基础上加针灸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西药。
3.与单纯口服西药相比,在西药基础上加针灸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在减少瘙痒、改善皮损、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湿疹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过敏性炎症性为特征。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急性发作时瘙痒剧烈,重者影响睡眠。急性湿疹未能及时诊治,或者处理失当,长期不愈,转变成慢性湿疹。慢性湿疹缠绵难愈,剧烈的瘙痒及皮损,影响个人形象,长期将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具有慢性湿疹疾病的患者,通过比较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加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前后对比,评价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方法的整体疗效、绿色安全性以及与单纯用西医西药治疗的差异性,为临床中医治疗慢性湿疹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病例源于2018年4月-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纳入80例患者,应用SPSS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治疗组予西药治疗基础上加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单纯予西药治疗。具体如下: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一天一次,每两周为1个疗程。体针取穴: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外关、足临泣、后溪、申脉(均为双侧),针刺每天1次,每两周为1疗程。刺络放血:局部皮疹部位,刺络拔罐每周3次(每周一、三、五刺血闪罐),每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者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一天一次,每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者纳入统计分析。记录瘙痒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并观察不良反应,临床观察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病例数据,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各评价量表治疗前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主要指标(NRS评分和EASI评分)综合疗效评价:治疗组共39例,痊愈1例(占2.56%),显效28例(占71.79%),有效10例(占25.64%),无效0例(占0%);对照组共39例,痊愈0例(占0%),显效2例(占5.12%),有效37例(占94.87%),无效0例(占0%),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组内NRS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组内NR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NR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组内NR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R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皮肤瘙痒症状。两组患者组间NRS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NRS评分经非参数检验,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瘙痒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
4.两组患者组内EASI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组内EAS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EASI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组内EAS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ASI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皮损症状。两组患者组间EASI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EASI评分经非参数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E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皮损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
5.两组患者组内DLQI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组内DLQ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DLQI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组内DLQ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DLQI评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组间DLQI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DLQI评分经非参数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1.单纯口服西药与西药基础上加针灸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这两组方法均对治疗慢性湿疹有效。
2.单纯口服西药与西药基础上加针灸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这两组方法比较,西药基础上加针灸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西药。
3.与单纯口服西药相比,在西药基础上加针灸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在减少瘙痒、改善皮损、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