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的孵化器产业发展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产业整体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全国范围看,孵化器在整合区域资源、助力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孵化器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初创企业的成活率,在实现国家税收、拉动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孵化器的类别,从投资主体看主要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型、高校科研院所投资型、民间资本投资型和混合投资型孵化器;从孵化器性质看,主要可以分为:事业型、政府主导企业型和完全企业型孵化器;从孵化器属性看,又可以分为:公益型、半公益型和完全盈利型孵化器。 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孵化器的发展历程和运营模式,针对目前孵化器概念庞杂、没有明确边界的情况,尝试对本文所讨论的孵化器进行了定义。指出孵化器是为了适应复杂经济环境而诞生的共享商业模式,它们通过为入孵企业提供场地、财税法务、政策咨询、公共技术等创业支持服务,减少初创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并且,目前孵化器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天使投资、孵化占股、技术转移、技术服务、产业链盈利等。 随着创业大潮的来临,我国涌现出了多种形态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比如,以服务为主体的众创空间,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微型孵化器。它们以服务为核心,运营模式灵活,通过对产业资源的调动和对入孵企业的价值管理,实现自身收益。而成立时间较长的传统型孵化器虽然在业务类型、服务模式上不及新型孵化器灵活,但是它们却拥有很多不可复制的,由时间积淀形成的产业服务资源和服务经验。如果可以结合当下孵化器产业发展趋势,对它们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造,那么传统型孵化器将会在促进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本文以传统型孵化器A为例,通过对该孵化器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尝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运营优化策略。本文认为,“运营”指的是运作和经营,孵化器的运营是指孵化器如何有效的组织内部的人、财、物各种要素,实现组织的有效运作,并在运作过程中,根据市场进行及时反馈,实现最大可能的经营收益。所以,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可以理解为: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两个方面。 从服务模式角度,针对A孵化器目前存在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类型单一、管理流程冗长等问题,提出了在整合产业链资源、本地产业孵化器资源和全国性产业基地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综合众包服务平台”,发挥A孵化器的虚拟孵化服务职能。另外,针对A孵化器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平台建设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强化平台建设、发挥软性孵化服务职能的解决思路,并提出了实现孵化器的公司化治理结构的运营改良策略。 从盈利模式角度,针对A孵化器服务对象众多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入孵企业和普通企业的“一个服务主体、两种服务模式”的运营策略,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用不同的盈利模式。A孵化器主要的盈利模式包括:针对入孵企业的股权变现、产业平台、投融资、综合孵化服务和众包平台等。 本文希望可以通过对A孵化器的运营模式优化策略的探讨,尝试对传统型孵化器的改良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