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色大蜜蜂Apis dorsata是南亚和东南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重要的传粉者。与Apis属其它种相比,黄色大蜜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进行季节性迁飞,在旱季,黄色大蜜蜂的蜂群常常聚集在低海拔地区的高大乔木上,到雨季来临时,通常迁飞到别的地方。但人们对黄色大蜜蜂季节性迁飞的生态学意义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标记-重捕法跟踪了版纳植物园(XTBG)、勐养(MY)和打洛(DL)三个地点黄色大蜜蜂的迁飞地点,并通过分析回迁蜂群遗传结构,初步探讨了黄色大蜜蜂迁飞的繁殖意义。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 1.旱季聚集在XTBG一颗木棉树上的黄色大蜜蜂的蜂群在雨季来临时(7-8月)离开大树,一般朝西北方向做长距离迁飞,通常在距离XTBG约80公里的江边寨及其对面过门山野生动物保护站(GWPS)停留一段时间(1-10天),随后继续向北迁飞。另外,来自MY的黄色大蜜蜂在GWPS中途停留,但DL的黄色大蜜蜂没有发现迁飞到GWPS。因此,不同地理聚群的黄色大蜜蜂蜂群可能有不同的迁飞线路,但一些距离较远的聚群在雨季分布区有重叠。 2.黄色大蜜蜂在雨季结束后(9-10月)在一些比较低矮的小树上筑巢,采集并贮存食物。大约在12月份,蜂群离开这些蜂巢回迁。检查留下的巢脾,发现这些蜂群在回迁之前繁殖后代。因工蜂的寿命一般比较短(2-3个月),回迁的黄色大蜜蜂的工蜂应该是在雨季结束后繁育的。 3.回迁的蜂群并不立即在树上筑巢。对刚刚返回但未在原来栖息的大树上的黄色大蜜蜂的工蜂进行微卫星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雨季分布区重叠的XTBG和MY聚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最大,群体分化最小(FST=0.044,P>0.05)。其次是在MY和DL聚群之间(FST=0.068,P>0.05),基因交流最小的是XTBG和DL聚群之间(FST=0.081,P>0.05)。 本研究认为旱季栖息的低海拔地区是黄色大蜜蜂的主要繁殖地,但雨季迁飞到森林里可能有利于距离较远的聚群间基因交流,加强黄色大蜜蜂迁飞途中停歇点以及雨季栖息地的管理对保护黄色大蜜蜂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