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一直处于升值状态。根据既有的经济学相关理论,本币升值必将会对国际贸易起到调节作用。然而,事实上,我国的国际贸易顺差并未就此缩小。部分学者指出,汇率变化是否能够对国际贸易起到调节作用,首先取决于汇率变化是否会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若不能改变,则这种调节作用就会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首先利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从产业层面来考察人民币汇率的综合变化对出口价格的影响,着重分析: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具有怎样的影响?对不同产业是否存在相同的影响?若不同,又是否和不同产业企业依市定价能力有关?进一步地,考虑到美元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变化必将会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那么,究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传递至出口商品价格中去?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性?不同产业企业的依市定价行为是否与之前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对此,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产业视角和依市定价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运用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发现:一、汇率变化对我国大部分行业的出口商品价格具有长期影响,而不具有短期影响。其中,存在9个行业的出口价格短期变化受长期稳定关系的影响,但在调整速度上具有显著的产业差异性。调整速度最快的是农产品(NC)和信息(XX),交通运输设备(JT)、矿产品(KC)、家用电器(JD)、通用设备(TS)、医药(YY)、文教体育(WJ)的调整速度差不多,调整速度最慢的是塑料橡胶(SX)。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出口企业的汇率传递程度较低,且从行业角度来看,各行业的出口商具有显著的产业差异性。大部分行业的出口商都具有随本币升值而降低成本加成的依市定价行为,平均大小到达-0.72。但不同行业汇率传递程度的产业差异性相当显著,仪表仪器(YB)、信息(XX)、文教体育(WJ)、石油化工(SH)、交通运输设备(JY)、家电(JD)、纺织(FZ)7个行业的汇率传递程度相对较高,平均为0.54(绝对值);塑料橡胶(SX)、食品饮料烟酒(SY)、木制品(MZ)3个行业的汇率传递程度相对较低,平均大小为0.15(绝对值),其中,食品饮料烟酒(SY)的汇率传递程度尤其低,达到0.009(绝对值),也即意味着出口商完全将汇率变动造成的成本吸收。三、不同产业出口商的汇率传递效应并没有随产品类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食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等)而呈现出相似性特征。比如,纺织(FZ)和服装鞋帽(FX)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两个行业的出口商却表现出差别较大的汇率传递效应。此外,仪表仪器(YB)和专用设备(ZY)同属于机械设备行业,但二者出口商的汇率传递弹性也存在较大差别。进一步地,考虑到美元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同时研究了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得出,人民币兑美元本币升值给我国各行业的出口商造成了很大影响,且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尽管小部分行业(化学制品(HX)、矿产品(KC)和石油化工(SH))能够将本币升值部分成功转嫁,然而对大部分行业来说,出口商面对汇率变化已经显得较为被动,并不能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部分较大程度的转嫁至出口美元价格中去,而只能通过调整出口利润空间稳定出口美元价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特征。此外,通过对人民币兑美元本币升值较快阶段的实证研究发现,该阶段下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价格行为的影响较大,相比较与整个样本期来说,多数行业具有更大幅度的价格调整行为。尽管如此,大部分行业却并不能将汇率变化造成的成本损失转嫁的更多。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策略、出口贸易战略、产业升级策略以及结算货币选择四个层面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