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偏离现象持续,第一产业滞留大量劳动力,同时又存在“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等就业压力。理论上讲,产业间技术进步差异能有效解释产业结构偏离。现有文献对产业结构偏离分析忽略了劳动异质性,在探讨技术进步对其影响时局限于实证分析,缺少理论支撑。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相对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偏离程度的作用机制和具体影响。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第二、三产业还存在巨大吸纳就业空间。在劳动异质情况下,现有关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偏离程度的估计偏高,第二产业结构偏离被低估。且第二产业就业主要为低人力资本劳动力,劳动力需求层次较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广泛,但发展不足。通过对二、三产业技术进步现状分析发现,二、三产业技术进步均表现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而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整体表现为相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基于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现状,本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相对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偏离的作用。通过理论推导发现,相对有偏的技术进步会使产业结构发生偏离,且不合理的技术进步将使得产业结构偏离度进一步恶化,具体表现为:当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负)时,相对资本(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偏离程度。最后,通过系统性地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第二产业相对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对其产业结构偏离度有扩张作用。同时指出,解决中国产业结构偏离和就业问题的重点在于刺激消费,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完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