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复杂疾病,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多个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AS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符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与AS相关的主要遗传位点。MHCⅠ编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B27, HLA-B27)是迄今所知的、与疾病相关中最强的HLA抗原。全基因组扫描发现除HLA-B27基因外,还有其他的非MHC基因参与AS的发病机制,由于AS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一些和免疫相关基因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已成为研究AS遗传背景的一大亮点,例如白介素(interleukin, IL)基因、程序性凋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DCD)基因等。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这些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各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与AS的关系尚未完全澄清,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首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 PCR-SSP)法研究了中国湖北地区HLA-B27基因亚型与AS的相关性,然后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PCR-RFLP)技术对PDCD-1基因的3个SNP进行了AS疾病的关联研究,最后,应用meta分析探讨了白介素-23受体(interleukin-23 receptor, IL-23R)基因中10个SNP与AS的相关性。本研究共分以下三部分:目的:分析在中国湖北地区HLA-B27基因亚型与AS的相关性,探讨HLA-B27基因亚型在AS发病中的作用,同时评价HLA-B27基因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LA-B27阳性的研究对象共346例。其中AS患者190例,男129名,女61名,平均年龄(39±9)岁,健康对照者156名,来男81名,女75名,平均年龄(30±11)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案,通过PCR-SSP进行HLA-B27基因亚型检测。结果:共检出6种亚型,分别是B*2702、B*2703、B*2704、B*2705、B*2706及B*2713。在A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中,都以B*2704亚型(72.1%和56.4%)为主,其次为B*2705亚型(21.6%和31.4%),两组中均检测到频率较低的B*2702亚型(0.5%和1.3%)及B*2703亚型(5.3%和8.3%),而B*2713亚型只在AS组测到1例(0.5%),B*2706亚型只在健康对照组测到4例(2.6%)。AS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尽管B*2703及B*2705亚型在对照组频率较高,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01,P>0.05;χ2=4.032,P>0.05),OR值和95%可信区分别为为0.611和0.601,0.262-0.701和0.371-0.937。B*2704亚型在两组中所占比例均为最高且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9.279,P<0.01),OR值为1.997,95%可信区为1.279-3.119,显示B*2704亚型与AS发病危险度相关。结论:中国湖北地区人群中B*2704和B*2705为主要亚型,其中B*2704与AS呈强相关,B*2706可能与AS呈负相关,其他低频率基因亚型与AS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HLA-B27基因亚型可作为AS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另外本研究所使用的PCR-SSP法能检测出29个HLA-B27亚型(B*2701-B*2730,B*2722除外),能满足当前对HLA-B27基因亚型检测的需要。目的:分析PDCD-1基因SNP在AS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中的分布,比较两组人群分布差异,探讨PDCD-1基因多态性与AS易感性的关联,以期对深入研究AS的病因、发病机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案,收集408名研究对象的血标本,其中包含216名AS患者标本。通过PCR-RFLP技术对PDCD-1基因的3个SNP位点(rs11568821,rs2227981,rs2227982)进行分型,χ2检验比较患者组及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运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LD和基因相关性分析。结果:位点一(rs11568821)在所有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仅发现GG纯合子基因型,呈非多态性;位点二(rs2227981)在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均检出CC纯合子、CT杂合子和TT纯合子三种基因型,但在两组中该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相近,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145);位点三(rs2227982)在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均检出TT纯合子、CT杂合子和CC纯合子三种基因型,且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5),AS患者组具有更高的CT杂合子基因型(P=0.026,OR=1.542,95%CI=1.051-2.261)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P=0.004,OR=1.553,95%CI=1.144-2.109)。运用SHESIS在线软件分析rs2227981和rs2227982,发现两者存在较强程度连锁(D'=0.729);在该两个位点构建了4种单体型,CT单体型的频率在AS患者组(21.6%)高于健康对照组(13.9%)(P=0.002,OR=1.712,95%CI=1.222-2.397),CC单体型在健康对照组(57.1%)比AS患者组(44.6%)更普遍(P=0.000,OR=0.603,95%CI=0.467-0.780)。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rs2227982中CT杂合子和T等位基因、特定单体型CT (PDCD-1.5/1.9)与AS发病呈正相关,CC单体型与AS发病呈负相关,PDCD-1基因多态性与AS之间存在遗传相关性。PDCD-1基因多态性与AS的相关性还需在更大规模不同人群中研究,以便得到更多证据目的:对国内外有关IL-23R基因多态性与AS的研究结果作meta分析,综合评价IL-23R基因SNP与AS的关系,为人群AS易感基因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根据一定纳入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以及数据提取,卡方检验各个研究之间的异质性,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被研究的人群涉及9类,基因型频率分布全部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Egger检验均未发现发表偏倚。共对10个IL-23R SNP位点(rsll209026,rsl004819,rsl0489629,rsll465804,rsl34315,rsl0889677,rsl 1209032,rsl495965,rs7517847,rs2201841)等位基因的各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齐性检验中除rs10889677外,均未发现异质性(P>0.05),因此rs1088967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它位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综合结果表明所有位点等位基因在两组之间分布均存在差异(P<0.05),5个位点(rsll209026、rsl0489629、rsll465804、rsl343151、rs7517847)等位基因在对照组分布频率高于AS组,另5个位点反之。结论:IL-23R SNP与AS呈正相关或负相关,被研究的10个等位基因中,与AS呈负相关性(对患者起保护作用)的位点有:rs11209026(G>A)、rsl0489629(G>A)、rs11465804(T>G)、rsl343151(C>T)、rs7517847(T>G)。其余位点与AS均呈正相关。meta分析可获得更高的统计学效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