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报道特征研究——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像中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为了获取生存的物质资料,不断向发达地区的城市进行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孩子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只能留守在农村,这群孩子我们称作为留守儿童。最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迫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城市打工挣钱,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就是,留守在家乡的孩子数量与日俱增,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日趋明显,这也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关注。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选取《中国青年报》从2004年到2012年6月,共8年半时间的所有关于以留守儿童为报道主题的新闻报道,一共有七百六十五篇文章。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七百多个样本进行整理分析。本研究通过类目建构,设置了留守儿童报道数量(年份)、报道月份、报道主题、报道体裁等九大类目。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上总结归纳出本次研究的结论:首先,《中国青年报》在对留守儿童的报道中有去责任化特征;第二,留守儿童报道形式化特征;三,留守儿童报道平面化特征;第四,通过对文章文本的解读,这些报道呈现出模式化痕迹较为明显的特征;第五,从关注留守群体转向关注留守个体,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些特征的提炼,以期能给媒体在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当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在为有益文化的传播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成为不良信息的重要载体,不良文本信息过滤已经成为网络文本信息过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帮
报纸是产生各种舆论影响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从内容的选择和版面的编排技巧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关注点,引导着人们去关注什么,怎样关注,引导人们参与历史事件并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和造就出大批治国理政的骨干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随着改革的继续推进,社会的阶层、机构、环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社会转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