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经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最早见于张仲景《金贵要略》,中医按证候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阻、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五个常见证型。痛经是妇科多发病及常见病,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及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及腰部疼痛,以痉挛性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冷汗、肢冷、恶寒、面色苍白甚至休克,尤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痛经分为继发性痛经(secondary dysmenorrhea, SD)和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其是根据盆腔器质性病变的有无所区分的,其中原发性痛经是指痛经的发生不是因为盆腔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是青春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虽有疗效,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针灸对痛经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作用,同时,改良的隔物温和灸结合了隔物灸的药物作用及温和灸的持续温热效果,避免两者的不足,达到最大疗效。因此我们选用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客观的评价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效的可能机理。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研究对象为60例患有原发性痛经的患者,运用统计学样本含量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选用针刺十七椎、次髎穴、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和地机,艾灸关元、足三里和三阴交,治疗时间为月经来潮前4天至月经来潮后3天,针灸治疗每天一次,每次针刺及艾灸各30分钟。对照组患者服用布洛芬胶囊,每天2次,每次1粒,在月经前4天开始连服七天。两组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共35例,其中治愈21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共25例,其中治愈5例,好转14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7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体疗效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对象治疗后的症状总分低于治疗前,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可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症状,起效快,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