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综合体对城市功能的催化与整合初探——以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城市广场站综合体设计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我国的大城市中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的城市功能集聚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城市建筑功能逐渐向多元化和集约化的方向,所以近几年大城市中新建了大批大型的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建设和开发,有助于实现城市功能集聚;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城市各要素的空间整合和催化城市多种功能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反应。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功能不仅是满足城市客流运输的需求,也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影响沿线的土地利用性质,引导着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正因为这样,轨道交通综合体对城市功能的催化与整合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  论文主要着重于研究轨道交通综合体对城市功能的影响这一方面。从分析我国轨道交通综合体在城市中的建设背景、功能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国内外对轨道交通综合体与城市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同时关注国内外的有关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与城市触媒等理论,对比日本,伦敦,香港和北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枢纽案例。对轨道交通综合体对城市功能的影响研究分别从催化与整合两个方面来研究论述。总结发掘出我国现状交通枢纽的建设对自身形态和周边城市功能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日本东京站轨道交通综合体和大阪车站城作为代表案例对其周边的城市空间形态表征从总体空间结构、周边城市功能,业态开发,地下空间及交通换乘等几个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梳理。之后结合厦门一号线城市广场站综合体的设计实践,分别从交通枢纽周边的区域总体规划设计和项目策划角度、交通空间设计及交通体系整合角度和公共空间的营造角度,对城市中心区交通综合体周边的城市区域空间形态设计思路与方法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尝试。最后总结成果,并对轨道交通综合体与城市功能的结合开发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思路和策略建议。  
其他文献
结合生物学思想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是近代以来城市设计的主要倾向,20世纪中叶新陈代谢流派和簇形城市设计将传统的有机城市中的朦胧的生物学思想,提升到一种科学观的层面。生
曾经灿烂辉煌的河西走廊,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是中西方文化汇聚交流的走廊,孕育了农耕文明、丝路文明。然而,随着我国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西走廊戈壁绿洲城市人口激增,土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和建成环境等方面呈现出不断分异和重组的态势.本文以上海市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极端,而这一地区当前却在大量使用玻璃幕墙,这导致建筑能耗激增,城市热岛加剧,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研究力求发现建筑玻璃表皮设计的误区,探
建筑遮阳是抵御太阳辐射,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主要手段,在南方地区有一定的研究并在节能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气候的恶化,北方寒冷地区的夏季气温也在逐年攀升,且夏季时间较
工业建筑曾经作为建筑领域里的一个时代开端的代表登上了建筑历史的舞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工业建筑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城区的工业企业随着产业结构的
在本文中,城市中心区历史建筑的范围不但包括列入国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珍宝型的历史文物古迹,而且包括大量一般性的历史建筑。大量一般性的历史建筑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建筑风貌
工业文明是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工业建筑作为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建筑类型,曾为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如今人类进入了多元化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高速发展与融合的时代,全球化趋势造成了地域间文化碰撞与交汇的多元局面,并出现了盲目模仿“西方现代性”的趋势。欧式几何作为辅助建筑创作的经典手段,其
近几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与之配套的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施及环境的建设却远远没有跟上,对附属建筑设施的设计理论也缺乏相应地系统研究。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