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充斥着大量数据信息.认识、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并从中找到数据信息背后隐藏的规律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统计素养.在中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对统计的理解程度水平如何?他们在统计学习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本论文基于相关文献阅读(Konold&Pollatsek,2002; Marnich,2008),确定平均数概念理解的四种模型:算法意义理解上的“均分”模型和“重心”模型,统计意义理解上的“典型值”模型和“噪音中的信号”模型.将这四种模型融入具体背景问题用以考察学生对平均数概念性的理解.并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模型,考察学生分析数据,对平均数灵活运用的能力.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HE六、七年级和JP六年级共129名学生,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考察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通过“均分”和“重心”模型,研究学生对平均数在算法理解的思维模式;通过“典型值”和“噪音中的信号”模型,研究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理解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比较模型,考察学生对平均数灵活运用的能力.研究结果发现:(1)在“均分”和“重心”模型下,学生采用的一般策略是:均分、重心、算式、代数,学生更多的偏重算式策略,对“重心”和“均分”两种模型没有太多认识,特别是“重心”模型.在开放题和封闭题中,学生对于开放题的回答正确率低于封闭题,并且开放题的设置,减少学生对算式策略的选择;(2)在“典型值”和“噪音中的信号”模型下,学生运用常规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过程很清晰,但对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理解不够深刻.在有异常值出现时,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采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而没有剔除异常值.(3)在利用进行两组数据比较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意识平均数可以用来比较几组数据.通过加权平均数的考察,发现学生对背景知识理解不透彻.最后,基于本文研究,对平均数的教学和后续的研究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