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等,其核心是权利和义务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构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健康的公民意识,即认清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主义思想复兴,“人”的因素越来越得到重视,在“人”的培养过程中,应该重视公民意识的提高渐渐成为一种共识。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且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了解中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及研究状况,探寻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各种有效措施,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目前中学生公民意识薄弱以及针对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措施不力为突破口,着重从学校教育方面对如何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进行了策略上的探索。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增强中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增强,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学生自身全面成长的需要。第二部分:中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通过对中学生公民意识的问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还相对薄弱,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观念与行为脱节,民主、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不能在生活中积极实践。第三部分:中学生公民意识存在问题的成因,有历史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对于中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增强中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对策。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密切配合。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关键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加强。本部分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从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环境、内容、方法、主渠道、途径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角度对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出了几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