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华中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武汉与中国大多数发展中大城市一样,正经历着城市化及个体机动化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中心城交通堵塞、城市空间规划滞后于交通需求等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的策略仅局限于增加道路供给的层面,对于交通需求管理以及产生交通拥堵的根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至于大多数用来缓解交通拥堵的策略多为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层面上,研究交通体系建设需求及其作用机制,反馈至城市发展的规划控制,具有全局意义。
本论文从武汉市目前的交通发展状况出发,定性和定量的探讨了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互动作用。定性分析主要应用在武汉市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演变历程和互动关系;定量分析是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武汉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适应性量化评价,并在GIS平台下模拟两者的互动关系。
首先,论文描述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通过平均出行距离、交通结构组成、道路运行状况等交通特征描述交通建设状况,论述了武汉市交通存在严重的总量矛盾及结构矛盾,表现为干线公路网通行能力及效率跟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需求、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道路重要节点通行不畅,道路“商业性”和“交通性”矛盾激烈,交通环境恶劣等。提出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解决我国快速发展的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新思路。
其次,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为重大历史分割点,将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结构的演化历程分成三到四个阶段并进行总结归纳,从定性的角度对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武汉市空间结构经历了轴状发展——轴间填充——圈层布局和多方向蔓延拓展阶段,路网体系相应的由棋盘+放射线雏形向棋盘+环线+放射线演变,并向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目标发展。
再次,引入系统适应性评价的思想,构建武汉市交通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其进行定量化分析验证,就分析结果对武汉市交通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经济适应性和技术适应性进行全面评价。
最后,把武汉市交通结构分为点、线、面三层次,并在MapGIS软件环境下,重点对武汉市不同阶段的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交通结点、线路及路网进行矢量化及缓冲区分析,再与武汉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探寻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以及交通结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最后对武汉快速路系统提出改善路网等级结构,调整干支道路网密度,加强旧路、交通拥堵路段的拓宽和新路交通规划等调整建议。同时推测总结武汉市轨道交通发展态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作用,有助于构建城市发展区交通走廊,实现三镇一体化的总体格局,促进武汉市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