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型澄清池的研制与试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nw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澄清池集混凝、沉淀于一体,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应用,根据池内泥渣形态主要分为泥渣悬浮型与泥渣循环型两大类。泥渣悬浮型澄清池由于泥渣层不稳定或较难形成泥渣层已很少使用。机械加速澄清池则存在泥渣回流量大、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不足、回流缝易堵塞、投药量较大等问题,高密度澄清池存在占地面积大、耗能大、结构复杂、对管理者要求高等问题。  本课题在吸取机械加速澄清池与高密度澄清池优点基础上,对其缺点进行改进,并研制出两种新型的澄清设备,一种是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另一种是管/筒式泥渣内回流泥水高效分离装置,并在重庆某水厂对这两种新型澄清设备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期间原水水温稳定在10℃左右,原水pH为8.0左右,进水浊度范围为40~60NTU,进水CODMn范围为1.3~1.6mg/L。  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试验效果表明,冬季低浊水时的最佳泥渣回流比为20%,此时,投药量仅为3mg/L,出水浊度便可下降到4.4NTU,浊度去除率可高达91.73%,CODMn去除率可高达32.89%,在相同出水水质下相比无泥渣回流可节省药剂量83.3%~87.5%,且回流泥渣5min沉降比可高达70.7%。设计进水流量为10m3/h时,占地面积仅为2.22m2,相比传统澄清池可节省占地面积35.2%~48.1%。除此之外,还对其连续运行能力与抗流量冲击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本澄清设备都能够连续稳定运行。总体来说,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具有投药量少、占地面积省、回流泥渣浓度大、回流量小、出水效果优、抗流量冲击能力强、连续运行效果稳定等优点。  管/筒式泥渣内回流泥水高效分离装置试验效果表明,冬季低浊水情况下机械提升装置的最佳转速为60r/min,叶轮边缘线速度为1.13m/s。且在固定转速60r/min、投药量大于4mg/L时,本澄清设备出水浊度基本稳定在3.5NTU以下,浊度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3%以上,出水CODMn稳定在0.8~1.1mg/L之间,CODMn的去除率稳定在30%~40%。同时,测得机械絮凝区内泥渣5min沉降比为22.4%,回流泥渣浓度较大。除此之外,试验结果表明本澄清设备还具有较强的连续运行能力、抗流量冲击能力。总体来说,管/筒式泥渣内回流泥水高效分离装置具有投药量省、絮凝效果好、出水水质优、抗流量冲击能力强、连续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回流泥渣浓度高、回流比小等优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住宅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行的工程质量控制手段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催生了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试点。保险费率是关系到住宅工程质量
带暗支撑的短肢剪力墙由于其兼具平面易于布置并且受力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短肢剪力墙的特点,在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对带暗支撑的短肢剪力墙短肢剪
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低、脆性大、易开裂。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通过加入各种外加剂来改善其性能。通常人们在混凝土中加入合成纤维和矿物纤维,但这些纤维有的
船舶下水是将船舶从建造船台上移至水域的过程,是船舶建造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限制水域气囊下水是一项我国独创的新型下水技术,由于缺乏研究气囊下水的操作也主要是靠经验,具
混凝土是实际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要承受各种固定荷载和可变荷载,还受到温度、收缩、徐变、腐蚀介质侵蚀等影响。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不仅仅要满足一定的承
随着钢材生产工艺的逐步提高,高强度钢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建筑结构。高强度钢材在材料力学性能、生产加工工艺、初始缺陷影响等方面与普通强度钢材存在明显差异,整体稳定性
地源热泵系统因其运行可靠、高效节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泛重视,在国内正处于研究和推广应用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设计运行上,地源热泵系统对埋管换热器全年取散热平衡要
作为被征地村民进入城市并完成向市民转变的有效载体,安置区建设应以提升被征地村民市民化程度为目标,通过对国家政策的有效运用和科学、人性化的社区管理,引导并促进被征地
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尚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和集成的协同工作平台,各参与专业间仍然无法实现高效地合作。这种现状常常造成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信息交换和共
学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以强度高、线形优美、施工简便快捷、跨越能力强的优势在大跨度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施工与运营过程中,桥梁结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