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藻对多氯联苯的吸附作用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两种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活藻体对水体中多氯联苯(PCBs)的吸附。从藻细胞的形态学以及吸附动力学方面,初步探讨了海洋微藻对两种PCBs的吸附能力。为以海洋微藻为生物吸附剂,应用于海水中PCBs的去除及回收提供了理论基础。得到实验结果如下: 通过对微藻的生长周期的研究中得出,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的对数生长期为四天左右。在这段期间,藻细胞活性较强,生命力旺盛,利于对PCBs的吸附。 通过对PCBs对微藻的毒性研究得出,微藻对低剂量的PCBs有一定耐受力,且低剂量的PCBs对藻的生长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在加入PCBs24h时,藻的生长量略高于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中,微藻未出现异常死亡现象,生长状况与对照组基本一致。 通过对微藻对PCBs的吸附性研究得出,海水中PCBs的浓度为10~50μg/L时,能被微藻快速吸附,对Clophen A40比对Clophen A50的吸附量要大;新月菱形藻比小球藻对PCBs的吸附量要大;在微藻进入对数生长期48h和72h后,分别对Clophen A40和Clophen A50的吸附达到最大值。在实际应用中,投放微藻48h和72h进行回收便能获得最大的去除Clophen A40和Clophen A50的效率。 从细胞形态学和吸附动力学方面初步探讨得出,微藻对PCBs的吸附能力与藻体表面积有关,同时与PCBs的性质也有密切关系。微藻对PCBs的吸附一方面是通过藻细胞表面的物理吸附,表面积大利于吸附,因此表面积较大的新月菱形藻对PCBs的吸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PCBs也通过主动运输、被动扩散等方式进入藻细胞体内。藻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的微纤丝形成的网状结构构成,细胞壁上有很多腔洞,分子量低的更易穿过进入组织,且一旦进入机体内,PCBs很难被释放或代谢,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微藻对分子量较小的Clophen A40的吸附能力较强。
其他文献
该研究首先对熊果酸的28-COOH进行甲基化保护得熊果酸-28-羧甲酯(2),其次以熊果酸-28-羧(2)和葡萄糖、氨基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2种熊果酸衍生物3~4,且其结构通过了1H NMR,13C
接触网系统是铁路系统中最主要的系统之一。接触网腕臂结构作为接触网的主要支撑结构,主要功能是定位接触线和承力索,且承受机械载荷和电载荷。腕臂结构的服役状态和接触网的
<正> 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在碱金属Li、Na、K中,Li在水溶液中的活泼性应比K、Na强,但实际上Li与H2O反应还不如K、Na剧烈.对于这种现象,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可能是因为锂不
叙述了激光跟踪仪的测量原理及功能,结合实例介绍了其在发动机装配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根据发动机装配工作状态来确定几何参数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案,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方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和《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
1.日本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改革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日本正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被迫推行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举措就是进一步
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聚合体系的pH值、单体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并确定了
探讨了灌溉水库调度困的计算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兴利调度图求解方法──长系列时历法。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工程力学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对后续课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内容上多概念、符号、公式,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本文
在机器人实践教学课程中,C语言程序设计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本课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