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众多新政策和新改革为特征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改革频仍,高等教育政策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引航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呈现出动态历史演进特点,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同阶段发展特征,可以将之适当分期再梳理期间重大政策,以此关注政策出台背景、决策要点和决策影响等。初步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主要源于政府的大力推动,教育政策与中央时政决策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受到经济、政治、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若干政策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目的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并实现教育公平。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应兼顾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公平和发展的尺度来确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相关的若干政策合理可行。本研究集中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若干相关政策,它们是:高等学校扩大招生政策、高等教育质量政策、高等学校合并政策、高等教育收费与资助政策等,这些政策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主脉。为深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政策分析模型的引进十分重要。
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是两种最普遍的决策模式。理性决策认为,决策应建立在完全理性或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渐进决策则是以“政治互动”的动态途径来分析政策,两种模式各有千秋,但两种决策都存在自身缺陷。从政策的理想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改进,理性模式与渐进模式具有互补之处。混合扫描模型弥补了这种不足,这种第三种模式将前两者模式结合考虑,它既不象理性模式那样理想化的去设定,也不象渐进模式那样保守。混合扫描模型限制了理性模式对繁琐、细致的过分探求,并通过制定长远规划和选择措施克服渐进模式的保守倾向。它使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一是确立有根本方向的高秩序、基础性政策措施,二是包含为根本政策做准备并贯彻执行的渐进性措施。混合扫描所拥有的不同层级的灵活性增进了决策的有效性、策略性,使水平与能力各异的决策者能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与形势。
政策合理性首先应以公平和发展作为尺度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公平是建立在发展上的公平,发展则应是公平基础上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没有很好地体现公平理念和发展理念,未兼顾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以混合扫描探析决策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在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方面都存在不足,尤其是不能综合运用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框架。从理性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初衷是始于理性,但中国政治政策过程很难说是理性的结果,即便政府政策是依据其理性判断而采取的或调整的,但其后果未必是这种理性的直接结果。那种由问题确认、目标设定、方案评估和最后决策的历时性步骤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变革时期难以得到按部就班的使用。从渐进的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在诸多方面体现非渐进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很激进的改革,特别表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规模发展上。而且,渐进决策所提倡的多元、民主参与未能在决策体制和机制上得到很好体现。
寻求并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模型,必须在分析两种模型对我国国情实用性基础上,以有限理性分析框架为基础,吸纳渐进模型的合理之处,从而实现政策理想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统一,理性与超理性、非理性的统一,这样的混合扫描模型才能最具活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与之相符的政策措施有:实现以公平为导向的价值重构;确立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采取渐进、内涵发展方式;实施理性和渐进结合的策略,增进科学性和民主性,落实在加强理性和制度建设,重视有限理性;加强政策研究,搞好社会调研和专家咨询;建立多元决策机制,重视政治互动和民众参与;高等教育政策体现多元价值取向,并着力实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