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左派政治开始衰落,右翼势力复兴的趋势明显,保守政策在政治舞台上越来越受欢迎,马克思主义开始衰退。在此大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开始遭受怀疑,一些左翼理论家开始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进行批判,西方后现代主义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总体解放宏大叙事的诸多基础理论进行解构。后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拉克劳和墨菲作为后马克主义的创始人,试图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资本主义现实的断裂,并推出新的阶级理论,希望以新的理论来连接理论同现实的断裂,解决新时期的新问题。首先,拉克劳和墨菲的阶级理论为,在新时代,社会主体不再以社会经济地位为依据进行划分,而应以社会身份认同为基本依据,划分为不同的社会团体,各团体通过争夺非政治性领导权(亦称“话语权”)来获得社会认可,增强身份认同,进而实现本团体的利益和目标。透过拉克劳、墨菲理论新颖的观点和表面形式,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理论存在许多问题:它在沿用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方法时出现失误,因其理论抓不住问题根源而不可避免地流于表面化,过分推崇偶然性导致理论缺失必然性的支撑而略显破碎,其本质是改良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其次,拉克劳、墨菲的阶级理论是建立在解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的基础之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前提、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地位进行了解构,他们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强行理解为一种“阶级还原论”,并对此进行了批判。拉克劳、墨菲得出结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应该有新的理论出现来指导全新的斗争,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第三,领导权思想是拉克劳、墨菲阶级理论的核心。此“领导权”意指“非政治性领导权”,亦即“意识形态”和“话语权”。拉克劳、墨菲主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条件下,无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对抗资产阶级,各民主团体应该放弃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通过争夺话语权,争夺非政治性领导权,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获得合法的身份地位,并逐渐在社会范围内增强身份认同,扩大团体力量,最终实现团体利益。第四,激进民主是拉克劳、墨菲阶级理论的实践目标。拉克劳和墨菲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政权不能引领社会主义走向民主,却会走向民主的对立面——霸权,斯大林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拉克劳和墨菲希望社会团体通过争夺非政治性领导权的斗争,变本质主义政治为话语政治,变革命型政治为文化型政治,变阶级型政治为身份型政治,进而实现各阶级、各团体的平衡,为社会公民赢得平等的话语权利、政治权利和其他公民权利。第五,拉克劳和墨菲的阶级理论愿望是美好的,其理论观点也十分引人注目,但其理论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在本体论上,拉克劳和墨菲一直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经济决定论,并在自己的理论中力图排除一切经济因素的作用,直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推崇政治优先性,拉克劳、墨菲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错误的理解,在看待问题上亦是舍本逐末。在认识论上,拉克劳、墨菲的认识论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和语境主义的特点。在历史观上,他们希望通过精神斗争代替物质的革命,并以此来实现多元民主,却不知这种多元的民主会使社会主义陷入不稳定的局面,甚至会有颠覆的危险。在方法论上,他们过于推崇偶然性、随机性,排斥必然性和规律性,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尽管拉克劳和墨菲的阶级理论存在种种弊端,在理论本质上,也出现背离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部分,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其理论,我们必须看到,拉克劳和墨菲理论本身对公民权利的捍卫和民主道路的探索是十分可贵的,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推进民生和社会公平正义事业等方面,亦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