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任何时候,精英总是社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尽管历史上精英的内涵和现在有所不同,但从诞生之日起精英一词就包含“杰出、胜出、卓越、拔尖”等含义,今天的精英还被赋予“创新”的含义,精英人才即“拔尖创新人才”。“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提出引发了相关的讨论与研究,表达出对精英人才的渴望。精英人才培养不仅是大学的历史使命,也是评判大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英人才是大学的永恒主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当代中国大陆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沿着文献梳理—理论建构—历史考察—现状调查—问题分析—经验借鉴—对策探寻—总结展望的思路展开,选取古今中外四个维度,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要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当代中国大陆高校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教育学、人才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构建分析的理论工具。精英人才的成长规律有优势积累效应规律、非匀质化规律和最佳年龄规律,精英人才的特点以“创造性人格”为代表,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符合这些规律和特点。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与精英人才成长是“非线性”关系,需要客观看待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中国精英人才培养的历史,分为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年-1949年)和现代(1949-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三个阶段。中国古代的精英人才培养是为统治阶层培养后备人才和辅助人才的,是论出身、论血统的精英人才培养,但中国古代精英人才培养的一些方式值得传承;中国近代的精英人才培养融入了民主和科学的因素,培养通才、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的理念使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中国现代的精英人才培养,经历了建国后十七年的“专才教育”,到文革时期人才培养的扭曲,再到改革开放后人才培养“专中求通”的曲折过程。当代中国大陆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一制五化”的共性,即导师制、通识化、小班化、个性化、科研化、国际化,可根据相应特色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由开放模式、大学科模式和“X+Y”模式。当代中国大陆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理解出现偏差和扭曲;精英人才培养主体有泛滥之嫌且对自身作用认识不够;精英人才培养对象选拔标准偏单一;精英人才培养条件仍需提高;精英人才培养内容不够全面;精英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过于刚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国家相关政策较零散和指向单一,缺乏关联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缺失,缺乏完善性;高校办学的同质化趋势;高校自主筹资能力不强;教育的工具性与实用性被片面放大;传统文化的影响。美国、英国和香港高校的精英人才培养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各有特色且有共同之处,值得借鉴。美国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本科生科研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英国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要特征,保证学术自由、自治和竞争,强调学科的多样化和综合化的作用,为精英人才培养提供适合的氛围和土壤;香港高校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国际化”的特征,使精英人才培养目标能与时俱进和不断提升,强调精英人才培养内容的及时更新。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有共同之处:形成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的精英人才培养目标;既注重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建设,又注重学术环境的建设;高度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保持开放性,实施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策略。当代中国大陆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一是加强精英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形成专门的精英人才培养政策体系;二是推进精英教育立法;三是建设具有“三不”核心价值观的大学:四是建设适合精英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五是重视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六是打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联合培养渠道;七是重视精英素养和精英精神的塑造;八是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九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