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山西地区187例绝经后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分析绝经后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间骨密度差异及代谢的相关性,分析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骨密度是否可以作为绝经后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相关因素是否可以为绝经后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准确提供辅助依据。方法(1)选取来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绝经后糖尿病患者187例;(2)使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通过调查表及中医四诊方法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将其分为5型: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血瘀脉络、湿热困脾、阴阳两虚。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其骨密度,将其分为(1)骨量正常;(2)骨量减少;(3)骨质疏松。中心实验室化验如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3)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其中计数资料用频数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中医证型及骨密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中检验水平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187例绝经后糖尿病患者,其平均年龄为(60.5±6.29)年,病程(9.32±2.65)年,绝经年龄(51.23±2.68)年、绝经年限(36.59±3.72)年龄、产次(2.67±1.22)人数;(2)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本研究中将绝经后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阴虚热盛、湿热困脾、血瘀脉络、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其中气阴两虚(59例)约占31.6%,最为多见。湿热困脾(24例)约占12.8%,最为少见。阴虚热盛(38例)约占20.3%,阴阳两虚(33例)及血瘀脉络(33例)分别占17.7%。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血瘀脉络=阴阳两虚>湿热困脾。(3)骨密度的分布以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的55例,骨量减少组的73例,骨质疏松组59例。各组分别占总数的29.4%,39%,31.6%。(4)中医证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1)骨量正常组的中医证型分布为阴虚热盛34例,约占61.8%,所占比例最大,阴阳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少,为0,湿热困脾16例约占29.1%,气阴两虚3例,约占5.4%,血瘀脉络2例约占3.7%。(2)骨量减少组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气阴两虚52例,约占71.2%,所占比例最大,阴阳两虚3例及阴虚热盛3例均占4.2%,所占比例最少;湿热困脾6例约占8.2%,血瘀脉络9例约占12.2%。(3)骨质疏松组中医证型的分布为及阴阳两虚30例,均占50.8%,所占比例最大;阴虚热盛1例,约占1.7%,所占比例最少,血瘀脉络22例,均占37.3%,气阴两虚4例,均占6.8%,湿热困脾2例,均占3.4%。(4)经统计学分析,中医证型对骨密度有影响,χ~2值为97.389,P值为0.000,P<0.05,同时骨密度对中医辨证分型也有影响,χ~2值为124.212,P值为0.000,P<0.05。(5)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1)中医证型与年龄、BMI及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经方差分析结果存在差异,P<0.05,而与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产次、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经相关性分析后,结果为年龄(r=-0.229)、病程(r=-0.126)、BMI(r=0.216)、骨密度(r=0.7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13)、糖化血红蛋白(r=-0.338)(6)骨密度与相关因素的关系(1)骨密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骨密度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BMI、低密度脂蛋白及碱性磷酸酶之间经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产次、维生素D、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骨密度与上述有差异的相关因素经相关性分析后,结果为年龄(r=-0.206)、病程(r=-0.121)、BMI(r=0.279)、碱性磷酸酶(r=-0.1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19)、糖化血红蛋白(r=-0.362)。结论(1)气阴两虚、血瘀脉络及阴阳两虚为绝经后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异常的主要证型,不同证型间骨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骨密度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2)绝经后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3)绝经后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碱性磷酸酶存在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存在正相关,提示年龄、糖代谢异常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