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学脏腑相关理论的内容之一,它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这一理论最早产生于《黄帝内经》,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临床实践,逐步印证和深化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随着现代医学,尤其是是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采用现代医学手段不断深化和丰富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认识,在理论和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目的本课题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相关文献为理论基础,从粘膜免疫和受体角度探讨肺与大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揭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丰富中医学脏腑相关理论,为肺和大肠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借鉴和支持,同时为临床诊疗肺肠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参考。2方法2.1理论研究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相结合,探讨粘膜免疫和受体表达在肺与大肠表里关系中的作用,说明从粘膜免疫和受体角度开展相关研究,是揭示肺与大肠相表里基本内涵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医学脏腑相关理论,为其它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2.2实验研究2.2.1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雌性,50只,体重200±20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高氧组、低氧组、饥饿组、便秘组和正常对照组。高氧组在封闭氧箱内饲养,氧浓度40%,自由摄取食水,饲养5天;低氧组在封闭氧箱内饲养,氧浓度10%,自由摄取食水,饲养5天;饥饿组,室温饲养,1/2平均进食量,分早晚两次给食,自由摄取水分,饲养7天;便秘组,室温饲养,1/2平均进水量,分早晚两次给水,自由摄取食物,饲养7天;正常对照组,室温饲养自由摄取食水,饲养7天。以上各组均为自然光照,正常大气压,湿度50%—70%,温度22℃—25℃。高氧组、低氧组比其它三组晚2天开始正式实验,五组同时取材。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取肺脏、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肾脏(第一批五组取材);肺泡灌洗液、肠粘膜粘液(第二批五组取材)。2.2.2检测方法以上指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2.2.3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AS 8.2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组间和组内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中医学中的“肺”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中医学中的“大肠”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结肠、直肠以及部分小肠及其功能。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是脏腑表里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发生生理和病理上的联系。肺和大肠的这种功能上的联系是多种机理和物质共同作用的体现。粘膜免疫和受体是肺肠发生功能联系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粘膜免疫和受体探讨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现代生物学机制内涵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3.2实验研究结果3.2.1粘膜免疫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高氧组、低氧组、饥饿组、便秘组肺泡灌洗液中sIg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高氧组、低氧组、饥饿组sIg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氧组、低氧组肠粘膜粘液中sIgA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饥饿组、便秘组肠粘膜粘液中sIg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氧组肺泡灌洗液和肠粘膜粘液中各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中对应相关指标含量(P<0.05)。低氧组肺泡灌洗液中IL-1β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粘膜粘液中IL-1β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肺泡灌洗液和肠粘膜粘液中IL-2、IL-6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肺泡灌洗液和肠粘膜粘液中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饥饿组肺泡灌洗液和肠粘膜粘液中各指标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粘膜粘液中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余肺泡灌洗液和肠粘膜粘液IL-1β、IL-2、IL-6、TNF-α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肠粘膜粘液IL-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便秘组肺泡灌洗液和肠粘膜粘液中各指标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泡灌洗液中IL-1β含量和肠粘膜粘液中TNF-α含量分别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其余肺泡灌洗液和肠粘膜粘液中各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3.2.2受体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肺脏中各组IL-1β受体含量相比,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中IL-1β受体含量显著高于肺脏中含量(P<0.05),肾脏中IL-1β受体含量低于肺脏中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中IL-6受体含量显著高于肺脏中含量(P<0.05);肾脏中IL-6受体含量显著低于肺脏中含量(P<0.05)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中TNF-α受体含量显著高于肺脏中含量(P<0.05);肾脏中TNF-α受体含量低于肺脏中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结论sIgA是肺与肠道功能联系的重要免疫物质基础,是联系肺与肠道的良性抗体。当大鼠持续处于高氧、低氧、饥饿、便秘时,肺脏和肠道粘膜免疫细胞因子呈整体一致性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肺与大肠具有相关性。而IL-1β可能是肺脏敏感的粘膜免疫细胞因子,所以在肺脏中含量较高;TNF-α在粘膜免疫反应不太剧烈的状态下可能对肺脏和肠道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在肺脏和肠道中含量较高。肺脏、肠道、肾脏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受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肠道>肺脏>肾脏。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中相关细胞因子受体整体含量趋向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学中的大肠除包括结肠、直肠外,还包括部分空肠和回肠。肠道中相关细胞因子受体含量偏高,可能与肠道对机体游离型相关细胞因子受体的重吸收有关。肺脏中相关细胞因子受体含量低于肠道中含量,可能与肺“通调水道”将浊液“下输膀胱”有关,因为浊液中可能包含着部分游离型相关细胞因子受体。肾脏中相关细胞因子受体含量最低,这可能与肾脏自身具有排毒功能、将部分相关细胞因子受体排除自身脏器之外有关。粘膜免疫和受体是肺与大肠功能联系的重要机制。然而由于肺与大肠表里关系是多种物质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仅从粘膜免疫和受体角度开展研究尚不能全面揭示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生物学机制内涵,有待今后从更广层面开展综合性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