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南农民收支状况研究(1920—1937)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2846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农民收支状况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外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理论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是此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农民支出,特别是集中在赋税支出方面,很少涉及到农民收入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民国时期(1920年——1937年)江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当时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农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的比较入手,对1930年前后江南地区农民的收支状况进行研究,发现1930年之后的农民收支状况与1930年之前相比是恶化了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农民支出增加了,特别不是因为赋税支出增加了,而是因为农民收入减少了。从而得出农民收入的变化对农民收支状况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农民支出的变化对农民收支状况所产生的影响的结论。进而,通过对当时调查资料的剖析,发现农民在面对调查时的恐惧心理和投机心理也是造成调查时农民支出和负债数据偏高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个因素在之前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了。最后,本文对1930年以后农民收入大幅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造成农民收入减少的原因主要是1931年“大水灾”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这才是造成1930年以后农民收支情况恶化的最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学者们发现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不仅在心理上承受痛苦,同时也会感受到一些积极的改变,即“创伤后成长”[1]。“创伤后成长(PTG)”概念的提出为创伤心理研究提供了
从我国咨询立法现状出发,分析了咨询立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建立独立的咨询法的优越性。并提出了七点立法原则。
以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决策模型.基于产品供需合作、技术供需合作、资金供需合作、管理供需合作、人才供需合作、信息供需合作等6因素
吴汝纶(1840-1903)是一位活跃于晚清政界、学界的知名人物,在文学、经学和教育领域都颇有建树。作为“桐城派”末代宗师的吴汝纶,面对日益严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他并没有囿于传
纵观毛泽东建国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是一个由正确逐渐走向失误的过程。建国后毛泽东探索之所以出现失误,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晚年
以氢气做为气源,利用射频电感耦合的方式产生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膜表面进行处理。处理后材料的接触角下降显著,表面能增加,润湿性得到很大提高。实验结果显示了在不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