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医医家的痿证病因病机认识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挖掘研究明清医家关于痿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梳理探索痿证病因病机理论的演进脉络和演进规律,以给今日临床防治痿证提供理论指导和思维启示,以丰富完善痿证理论并为相关的科研教学提供参考。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及理论评述法。从《中国医籍大辞典》检索明清时期中医医籍名录,依托图书馆丰富的中医文献数据库和纸质古籍图书,搜索阅读上述医著,深入挖掘痿证资料,对所获得的大量一手文献资料认真研读,然后以明清时期纵向时间为轴,以病因病机为纬,对明清众医家的认识予以梳理、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1、明清医家对痿证病因的认识:明代医家认为外感湿邪、湿热之邪、风湿之邪、燥火之邪可致痿,而对寒邪、暑邪没有述及,清代医家则主张六淫皆可致痿。悲思忧怒情志、房劳、形劳、酒色相合、膏粱厚味等内伤因素是致痿的常见原因,这是两代医家的共识,明代医家还强调食积致痿,清代医家又发现吸食大烟(鸦片)可致痿。除此,清代医家进一步提出第三类致痿因素,认为药邪、病理产物瘀血、先天禀赋不足、痢病过早运用收涩药物之医过皆可致痿。2、明清医家对痿证病机的认识:(1)脏腑功能失调,两代医家均秉承了《内经》以降的“肺热叶焦”“五脏气热”观点,两代医家都提出脾胃、肝肾功能失调的痿证病机之论,但清代比明代要细化深入得多,进一步认识到痿证病机的复杂性,尤其提出的“中宫阳虚”之说与以往“痿证无寒说”截然相反。(2)气血失常,明代医家分为气虚、血虚、气血两虚、血瘀病机,清代医家增进了精的因素,分为精亏、血虚、精气两亏、精血亏虚、气血不足、气虚血瘀病机。(3)内生五邪,明代医家提出“内生五邪、五邪相合”“火郁气虚”两种病机,清代医家主张“内生火热”“脾胃失调内生湿热”“脾虚生湿、湿热内蕴”三种观点。结论:(1)明清之际,痿证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得到良好传承和快速发展,至清代已进入了较成熟完善时期。(2)随着时代变迁,明清不同时期痿证病因证型也会随之发生偏移变化。(3)医学理论的形成与时代环境、医家思维文化素养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据调查,目前有多套在运行的废锅流程壳牌煤气化装置出现了循环气压缩机激冷气量不足而导致装置负荷无法提升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原始设计的循环气压缩机能力偏小,特别是在实际
首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然后详细阐述了公路施工中对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包括有效控制施工前期准备环节、加强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
基于HyperWorks软件采用等效质量法对该油底壳空壳、含3.5L机油和含7L机油状态进行有限元约束模态的求解。最后结果表明,随着机油量的增多,对油底壳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有较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