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回顾性对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与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进行对比,评估骨劈开(alveolar ridge splitting,ARS)联合GBR术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并收集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上颌前牙区骨劈开联合GBR或仅行GBR手术的患者,并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骨劈开联合GBR组(ARS组)以及单纯GBR组(GBR组)。通过影像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种植体平台以下0-4mm处的唇侧骨吸收、种植体唇腭向植入角度以及种植体功能负载1年后的边缘骨吸收情况。运用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s)对比两组患者对种植修复的认可度。另外,本研究也对比了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临床检查结果以及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80名患者(100颗种植体),其中ARS组纳入患者40名(共51颗种植体),GBR组纳入患者40名(共49颗种植体)。经过6个月的骨愈合,两组患者的唇侧骨厚度均较术后即刻有明显减少(P<0.001),组间的唇侧骨厚度比较显示ARS组与GBR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除了在术后6个月时,ARS组种植体平台以下4mm处的唇侧骨厚度明显较GBR组的结果高(P=0.007)。值得注意的是,当考虑到术后6个月种植体平台以下各水平的唇侧骨吸收情况时,两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除了1mm水平),结果显示ARS组的种植体唇侧骨吸收量更少。另外,ARS组的近中边缘骨吸收量也较GBR组的吸收量少(P<0.05)。两组的种植体植入角度以及PROs结果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得出,大部分患者能够较好地维持口腔卫生。除了ARS组的种植体唇侧探诊深度明显小于GBR组(P=0.039),两组的种植体周围平均探诊深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ARS组与GBR组的角化龈宽度以及PES结果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单纯GBR术,骨劈开联合GBR术的唇侧骨吸收量以及近中边缘骨吸收量更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宽度不足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