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中PMMoV的检测及枣树病毒的鉴定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毒病是作物上的一类重要病害,种类多,传播途径广,且缺少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措施。因此,植物病毒病一旦流行,就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惨重损失。明确病毒种类及传播途径是防治病毒病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围绕辣椒中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的检测和枣树病毒的鉴定展开,进一步明确了PMMoV的发生分布及传播途径,并初步鉴定出枣树中几种新病毒,为相关病毒病的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PMMoV侵染辣椒后,使辣椒呈现叶片皱缩、果实变小等症状,对辣椒生产危害极大,而且是第一个已知的可能危及人类健康的植物病毒。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对我国部分地区鲜食辣椒和辣椒加工品中的PMMoV进行了检测。其中,鲜食辣椒样品中PMMoV检出率为75.5%,在各主要产区发生率均比较高且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147份辣椒加工品中有97份检测到PMMoV,且所采集的每一类别的辣椒制品中都有阳性样品。这表明PMMoV不仅广泛分布于我国辣椒种植区,而且在多种辣椒加工品中的侵染率较高。PMMoV在辣椒深加工品(如酱菜、泡菜)中的存在验证了PMMoV粒子的稳定性。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PMMoV的发生分布及可能的传播途径,为该病毒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枣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树种,是我国果树发展中的一个新热点。到目前为止,在枣树上没有任何关于病毒的报道。本研究对枣树中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了鉴定,对采自新疆的有200年树龄的枣树样品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发现该枣树样品中含有多种杆状DNA病毒(Badnavirus),并获得其中一种的基因组序列,暂时将其命名为枣树杆状DNA病毒1 (Jujube badnavirus 1, JBV-1)。JBV-1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全长为6461 bp。基因组正链包含7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 ORFs),包括3个杆状DNA病毒保守的ORFs,前两个ORFs编码2个不同的小的蛋白,第3个ORF编码一个大的多聚蛋白。基于病毒全长核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JBV-1与其他杆状DNA病毒处于同一分组中,与天竺葵镶脉病毒(Pelargonium vein banding virus, PVBV)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对枣树上的病毒进行了鉴定,为研究枣树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明确我国枣树病毒种类及防治病毒危害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转Bt基因棉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我国种植,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到2004年面积达到4,500万亩,占总面积的60﹪以上,也成为棉铃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往国内外大量
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
植物各种诱导型基因的表达主要受特定的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有关转录因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近年来成为植物分子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
本文主要研究了氟虫腈、氟铃脲、氟虫胺、吡虫啉等对苏州乳白蚁的击倒、拒食、驱避及毒力传递作用,并探讨了这些药剂的复配剂对苏州乳白蚁的毒力传递作用,根据室内试验的数据
随着新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物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类型的生物传感器相比,荧光生物传感器具有前处理简单、实验操作容易、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因此在小分
昆虫的非滞育品系是研究滞育分子机制及滞育遗传的重要工具,了解非滞育品系生物学特性是将其用于滞育规律研究的基础。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害虫,以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然对害虫杀伤力强,作用速度快,对哺乳类、鸟类及其他高等的脊椎动物的毒性不大,但这类农药对鱼等水生生物属高毒性。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流入水体的可能性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