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天地立心”是张载四句教之核心,为历代儒者立志之名言。虽为世人称颂千年,然时至今日,其本意早为今人所淡忘。欲“为天地立心”,首当为“天地之心”正名。天地之心即天心,是古代儒者观念中根深蒂固的重要范畴,检索古代儒者的经典、公文、笔记、谈话、书信等文本时,可以发现其中“天心”一词俯拾皆是,尤以《周易》“复,见天地之心”最为著名,其本意就是天地生化万物以体现其仁爱之心,儒者对其发挥尤甚。天地生物看似是无为的举动,然实则包含了上天的无为之意志,这种人格意志是为当今学者所忽视的。是故天地之心的展现,也就是上天意志的体现,这是为古代儒者们所肯定的,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我们在古代奏疏等文献中可以反复找到诸如“上格天心”、“上干天心”、“克享天心”、“天心未豫”之类的言论,这些话明显地体现了上天的意志及其喜怒之情,但这些具有人格意志的天心与“复,见天地之心”的无为的天心观念并不矛盾,一则是从政治、信仰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的,一则是从宇宙发展角度出发来认识的,然两者并非两种不同的孤立的天心,而是同一个天心的两种考察角度,两者是一物两体的关系。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由“为天地立心”出发所引伸出的天心概念,从而再返回为天地立心以考察张载四句教的本义。本文研究的方法主要立足于古代儒家文献,所引用的资料涉及经、史、子、集,尤其关注的是作为官方文件的史书与百官的奏疏,试图从古代儒者的言论表述中还原天心观念的本义,这样庶几可以弄清楚作为北宋大儒的张载究竟想立一颗怎样的天心。本文的研究以历史发展为逻辑顺序,考察天心概念在历史进程中的最根本不变的本义。本文最终认为古代儒者心目中的天心与圣人之心、上天之心、仁爱之心本是同一心,是一颗具有人格意志的天心。由此认为,“为天地立心”是圣人代天理物的实际行动,“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是“为天地立心”的延伸,是张载哲学思想中自天而人,自人而学,自学而至万世的儒家终极关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