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愈加明显。流通组织作为流通活动的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着发展和创新。为了提高我国流通组织的效率和效益,需要深入研究流通组织创新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流通组织创新水平的政策建议。本文在马克思流通时间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流通时间作为解释变量的统一理论分析框架,对流通组织创新的机制、模式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流通过程具有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并存的特点,对于不创造价值的那部分流通活动,要求减少其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对于创造价值的那部分流通活动,要求延长其流通时间,扩大流通规模。因此,流通时间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流通组织创新发挥着作用。从纵的方面说,是节约流通时间导向的,要求压缩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从横的方面说,是延长流通时间导向的,要求延伸流通产业链条,扩大流通规模。从节约流通时间方面来说,由于纯粹流通过程不创造价值,要求流通组织通过创新来节约这部分流通时间。节约流通时间可以相对延长生产时间;商品体本身的性质要求节约流通时间;节约流通时间可以节约流通费用。节约流通时间导向的流通组织创新包括四种模式:节约购买时间的创新、节约销售时间的创新、融合购买与销售阶段的创新、以信息化手段改造流通组织的创新。从延长流通时间方面来说,由于现代生产和流通方式的变化,产业融合越来越普遍,创造价值的流通活动越来越重要,规模越来越大。对于能够创造价值的这部分流通活动,要求流通组织通过创新来相对延长其流通过程。延长流通时间导向的流通组织创新包括四种模式:流通业自身功能的增强和延伸、流通业与农业融合的创新、流通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创新、流通业与其它服务业融合的创新。促进我国流通组织创新的建议包括:第一,节约流通时间,提高流通效率。通过提高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程度来节约购买时间;适度发展超级市场、购物中心来节约销售时间;促使流通渠道扁平化来双向节约流通时间;发展电子商务,提升流通组织的信息化水平。第二,延长流通产业链,扩大流通规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流通自身功能的整合;实现链条式发展,加强流通与生产的融合;加强业内合作,促进服务业内部的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