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宗教管理政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理念提出后,政府对宗教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引起了国内宗教界的积极响应。本研究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府宗教管理政策变化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出发,通过理论探讨,认识和理解我国政府与宗教组织的管理关系、宗教组织(成员)与非宗教社会的关系以及宗教教派之间的关系,期望研究结论能够为推进政府宗教管理、提高宗教组织内部管理水平和改善宗教群体与社会的关系提供政策理论依据,以达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解读、以及对我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宗教管理变化特征的描述,试图发现和谐社会建设中宗教管理的意义、影响宗教管理的因素,并探究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宗教管理目标。在结合以上相关宗教管理理论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将云南省昆明市三一国际礼拜堂(以下简称“三一堂”)作为具体认识对象展开调查研究,借此来认识政府与宗教组织的管理关系、宗教组织(成员)与非宗教社会的关系以及宗教派系之间的关系,借以反映政府宗教政策以及管理成果,以及说明基督教在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三一堂是云南省昆明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以下简称“基督教两会”)直属的一个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满足宗教生活需要的场所,也是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教职、潜心修持、从事宗教研究、服务信教群众的场所)。该教堂发展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及内外部管理现状,既具有宗教组织的基本特征,也具有中国城市基督教会发展中的一般特点,它代表了昆明市基督教发展的主要形象,也是当地基督教会服务信教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本研究过程中,作者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要求,通过对三一堂成员宗教活动的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相关资料,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改革开改30年来,我国政府对宗教的政治态度和管理政策的变化,总体表达和反映了政府宗教管理理念和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所做出的积极努力。第二,在社会文明发展客观要求下,政府宗教管理理念和政策不断改进,和谐的主导力量在不断增长,致使宗教组织与政府、社会、宗教内部之间有关平衡的冲突与包容的力量发生了改变,其结果是宗教空间自由扩大、宗教间关系在改善,这些变化推动了各方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三,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宗教(以基督教为例)组织活动的内容及其目的,与政府引导的社会发展要求更加趋于一致。宗教信仰不断发展的和谐理念既是信教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本研究通过对信教群众财富观、职业观、公德意识、婚姻观等的调查结果,反映了信教群体普遍具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社会心理以及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是一个愿意积极努力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的社会群体。第四,宗教组织依然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提高教牧人员整体知识结构,同时在宗教神圣性与世俗社会性的结合与平衡方面继续做出努力,防止宗教狂热现象发生。第五,宗教组织期望政府在引导其发挥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如增加合法聚会场所、为宗教组织从事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宗教组织提升教牧人员整体知识结构、为宗教教派之间提供必要的沟通交流平台等,促使宗教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能够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