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党和政府在发展观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毋庸置疑,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全球问题,自然是宏观层次上的长远战略问题,是我国追求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企业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它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也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同时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课题。郭复初教授在其著作《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财务活动层面探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财务问题。而对财务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则较少述及,比如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企业与环境、企业与社会间的财务关系及其评价。本文从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角度系统地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问题。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明确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的依据,即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目标,然后以该目标为指导,从财务关系角度讨论了企业与环境、社会的关系,明确为什么要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最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可持续发展度计量模型。根据以上的研究思路,本文研究共分七章,其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在这一章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指出了现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的不足,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第二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首先对增长、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一组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其区别与联系。其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进行解析,提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最后,界定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的概念及研究范围,并通过ST公司年报,经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了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因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目标,指出了财务目标应该是在各种财务关系约束下,实现财务活动结果(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参照。在本章中,明确了财务目标之于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提出的背景以及与企业发展实践的差距,探讨了各种财务目标之间的冲突与不足,并指出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各种目标之间融合的可能性以及融合的方式,最终确立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目标函数:利益相关者利益约束条件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该目标函数保持了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特性,同时也运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精髓,将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定为公司的财务目标,并将其作为制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衡政策的标准,并适当权衡公司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第四章,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关系研究,主要说明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为什么要评价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本章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企业与环境“双赢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正面的证据主要是通过比较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在获得称号前后的财务业绩变化趋势,经统计分析,结论是:获得该称号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均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反面的证据则是采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四川沱江特大污染事故后股票市场的反应以及事故前后川化股份的会计收益变化,统计检验的结果是:从纵向来看,川化股份的三个收益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在事故发生当年(2004年)都明显地低于2003年;从横向来看,三个收益指标在2003年均明显地大于同行业均值,而在事故发生当年却显著地小于行业均值。最后,提供了企业绩效与社会绩效间正向关系成立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简介,以佐证对社会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第五章,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活动专题研究,主要是对两类著名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确定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对基于会计口径的希金斯模型和范霍恩模型进行了比较,认为后者更符合可持续增长率的内涵;又对基于现金流口径的拉巴波特模型和科雷模型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均建立在现金流量的基础上,都认为可持续增长率是现金流为零时的增长率。都建立了增长与现金余缺的直接联系,指出企业增长与现金流的线性负相关的关系,而约束企业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最后,运用五粮液历年的财务数据对两类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基于会计口径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是增长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够找到企业在可持续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对增长管理的预测和控制更具指导意义,而基于现金流量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可以作为前者在现金流管理上的有益补充。并提出了五粮液的增长管理策略。第六章,企业可持续发展度计量模型研究。在本章中,回顾了财务评价方法的历史沿革,并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五类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以往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分析,作者认为,要全面评价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会绩效三个方面来评价,根据统计分析和文献研究的结果,确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重新设计,以期更接近管理实际;最后,对三重绩效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度计量模型,即S=A×B模型,并运用19家钢铁企业的财务数据、环境管理绩效以及社会绩效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单应用,计算出了宝钢2005年可持续发展度。第七章,本文基本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首先,综合论述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了总结。然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并对本文的不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运用了公司财务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理论与方法,并进行了案例验证。是目前国内较为系统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的学术论文之一。整体而言,本文创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本文在郭复初教授对财务活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财务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本文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应分为财务活动可持续发展和财务关系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并将财务关系细化为企业与人的关系、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等三种关系。因此,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也应该既评价财务活动的效果,又评价经济、环境与社会绩效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与现有文献不同的研究视角。2、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中国企业环境管理与财务业绩“双赢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国外文献的研究结论有正向、负向、无变化三种关系,大多数的研究支持正向即“双赢”关系,而国内的研究仅从有利事件出发从正面给出了支持证据。本文既包含了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所体现的正面支持证据,也包含了川化股份沱江污染事故所体现的反面支持证据。3、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由于调查结果来自于政府及企业界中高层管理者,所以其权重应该更接近管理实际,更具实践意义。而现有的文献则认为三重绩效是等权的。4、对三重绩效评价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度计量模型,即S=A×B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宝钢股份的可持续发展度进行了计算。与三重绩效评价模型相比,作者没有考虑动态协调度并分析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