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依托咪酯闭环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和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需行腹腔镜胃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ASA分级Ⅱ至Ⅲ级,年龄18~80岁,BMI 18~25kg/m2,近期内未服用任何含激素类药物,无严重的心肺脑肝肾疾病、贫血、休克的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n=30):异丙酚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和两者联合TCI组(C组)、两者联合CLTCI组(D组)。分别观察并记录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分钟(T3)、气管插管后5分钟(T4)、切皮前(T5)、切皮时(T6)、切皮后5分钟(T7)、气腹时(T8)、缝皮时(T9)、手术结束时(T10)、拔气管时(T11)、出手术室时(T12)的SBP、DBP MAP、HR和BIS的变化;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 h和术后48h采静脉血应用ELASI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术前与术后采动脉血测血气分析记录Na~+、K~+的浓度;记录术中各种麻醉用药量、输液量、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有无肌阵挛和注射痛、有无低血压和高血压、术后随访有无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血流动力学情况和BIS值的变化:组内比较:与麻醉前T0时比较,四组患者T1时间点SBP、DBP、MAP、HR、BIS值降低(P<0.05),T1、T3、T4时SBP、DBP、MAP均较前一个时间点降低,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6、气腹时T8的SBP、DBP、MAP均较前一个时间点升高,T11、T12时SBP、DBP、MAP、BIS值与T0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四组患者T0时SBP、DBP、MAP、HR、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和D组T1、T3、T4时SBP、DBP、MAP降低减少,T2、T6、T8时SBP、DBP、MAP均较前一个时间点升高明显(P<0.05),其他时间点SBP、DBP、MA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T1、时SBP、DBP、MAP降低明显,T2、T6、T8时SBP、DBP、MAP均较前一个时间点升高明显减少(P<0.05),其他时间点四组SBP、DBP、MA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1时A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较BIS值明显降低,T2时B组相对于其他各组HR明显升高(P<0.05),其他各时间点HR、BIS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D组各时间点SBP、DBP、MAP、HR、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药用量、输液量比较:A组、C组和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依次降低,B组、C组和D组术中依托咪酯用量依次降低;与C组比较,D组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用量明显降低;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加,输液量明显减少(P<0.05);B组、C组和D组瑞芬太尼用量、输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A组、D组、C组、B组术后苏醒时间、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依次延长;与B组相比,A组、C组和D组术后苏醒时间、恢复时间明显减短(P<0.05);C组、D组术后苏醒时间、恢复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四组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血浆皮质醇浓度比较:与术前比较,B组、C组、D组术毕时、术后24小时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48小时血浆皮质醇浓度无明显变化;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术毕时、术后24小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明显(P<0.05);C组、D组各时间点血浆皮质醇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Na~+、K~+比较:四组患者术后与术前N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与A组比较,C组和D组术中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C组和D组肌阵挛、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四组患者均无发生术中知晓(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闭环靶控输注能够使麻醉期间循环波动少,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深度可控性更平稳和精确,减少麻醉用药和不良反应,抑制应激反应,真正实现了自动化麻醉控制,能获得更精准的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