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就业公平为核心价值观,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扶持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公益岗位开发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座谈会和调研问卷,对现行的政策进行分析评估,探讨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并提出意见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公平是党和人民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之一。贫困大学生缺少相对优质的社会人际资源,获得的就业机会偏少。如果他们在毕业后的一定时期内无法实现就业,则有可能导致其个人和家庭处境更加窘迫,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遗传。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提供方,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帮扶失业的贫困大学生,保障了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本文认为:由于政府没有梳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负责制定政策,又要全程筹集资金、下达行政命令开发岗位,还要负责人员的管理、培训、考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反而造成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岗位开发数目逐年减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岗位“留岗率”偏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机制未得到落实;岗位的“就业援助”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管理服务部门和贫困大学生都对这个政策颇有怨言。 本文针对完善贫困大学生公益性岗位政策,提出以下对策:在岗位开发上,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供给匹配机制;在岗位的管理和服务上,要大胆引进社会组织,采用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由社会组织聘用贫困大学生;在公益性岗位的培训上,采用市场化的“获证奖补”方式提高积极性,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培训创业导师机制;在公益性岗位的资金来源筹措上,要开拓渠道,尝试引入社会资本;在资金使用的监管上,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项目资金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