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可培养真菌分离鉴定及物质分析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大兴安岭地区分离森林凋落物可培养真菌,并发现可培养真菌的生物活性及其抗菌代谢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凋落物真菌资源提供备选菌株。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凋落物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方法找到未被描述过的、可培养的真菌,然后测试它们的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与纤维素降解活性,对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进行代谢物分离与鉴定。
  本研究共分离培养了70株真菌,经过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它们隶属于3个门,9个纲,14个目,22个科,57个分类单元。其中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的相似性在98.5%以下的真菌有21株,被确定为目标真菌。
  本研究利用4种不同培养基对21株目标真菌进行小量发酵与提取物制备,筛选了它们的抗菌活性与抗氧化活性;打孔药剂扩散法测试5种供试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清除自由基法测试抗氧化活性;其中17株真菌表现了抗菌活性,8株真菌表现了抗氧化活性。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发现4株真菌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选取菌株SGSF409、SGSF450和SGSF449作为进一步分离代谢产物的目标菌株。对菌株SGSF449做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与系统发生学分析,确定其为一个疑似真菌新物种。
  本研究对菌株SGSF450、SGSF409和SGSF449扩大了发酵体积,利用不同的层析技术,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确定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6,9-表氧基-7,22-二烯-3-麦角甾醇(SGSF409B),9-二十一烯酸(SGSF450A)和4,6,8-三羟基-7-甲氧基-3-甲基二氢异香豆素(SGSF449A),同时测试了SGSF409B和SGSF449A的最小抑菌浓度。
  在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凋落物中有丰富的真菌资源。本研究分离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17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8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的4株,鉴定了3个真菌代谢物,为日后进一步开发利用大兴安岭凋落物真菌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该试验以盆栽及田间的细叶青梅/桃砧为试材, 利用N-(NH)SO研究了秋施、春追及夏季叶施条件下,梅树体内氮素营养在不同物候期的吸收、分配和运转.
学位
该研究依据沉降的放射性核素Cs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随土壤颗粒移动而发生再分布的特点,在麦地沟小流域所有地貌单元采集土壤剖面样,定量研究Cs在不同地貌单元含量分异规律和土壤侵蚀与沉积的空间分布特征.
学位
<'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药材,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不同制品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产于我国焦作地区的地黄被称为“怀地黄”,因为其品质佳、药效好而驰名中外。近年来地黄连作障碍愈发严重,致使地黄新型病害不断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地黄产业的发展。为了地黄病害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本文开展了引起地黄病害的新型致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防治药剂
学位
物种的多样性依赖于基因信息的交换,而大多数昆虫繁衍后代进行物种延续是通过两性交配来完成的,这需要同一物种两性个体的成功相聚。鳞翅目蛾类通常依赖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作为远距离信息交流的化学信号,这种信号是保证物种内部两性个体正常通讯、维系物种有序繁衍的关键信息物质。到目前为止共鉴定出700多种蛾类性信息素,根据化学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其中Ⅰ型性信息素约占总数的75%。Ⅰ型性信息素一般为10-18C的不饱
玉米是我国也是我省三大禾谷类粮食作物之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大量应用使玉米单产和总产大幅度提高,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何在保障玉米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减少化肥用量、保障粮食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明夏玉米化肥有机替
学位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以半持久方式特异性传播,近年来对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瓜类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烟粉虱寄主范围广,生存能力强,提升了其传播的病毒病的发生频率。研究证明植物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地操纵介体昆虫的行为,在促进病毒传播的同时也影响了介体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关于半持久性传播的
学位
玉米生产体系是由各种单项技术组成的,涵盖了跨域较远的学科,急需要综合探讨其兼容性。本文选择驻马店市西平县作为代表性的黄淮海夏玉米产区,系统探讨了害虫性信息素诱捕、植物诱导抗性、耕层疏松、有机替代等技术对玉米田害虫数量、为害程度、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期望为这些技术的组装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性诱芯相互作用:探讨了一个诱捕器中放置2种或2种以上害虫性诱芯时,与单独放置一个靶标的性诱芯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