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00c靶向BMI-1基因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2012年在世界范围内有约32万例新发病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在美国,2015年有54870位女性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其中10170名女性死于这一恶性肿瘤,而在2017年有61380例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在妇女所有癌症新发病例中居第四位,其中死亡人数达10920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肿瘤分期和分级。由于肿瘤复发和转移以及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放疗和化疗治疗不敏感,子宫内膜癌的总生存时间的中位数缩短。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在手术后约有40%的病例肿瘤短期内发生转移。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早期诊断不可能的情况下,发现肿瘤转移的分子和信号通路可能会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生物学治疗靶向。上皮间质转化(EMT)与癌症的进展和转移有关。常见的EM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特征已被证实,包括上皮表型E-cadherin表达的缺失,以及间质表型和下游转录因子的增加。最近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EMT调控与PI3K活性、雌激素信号和microRNA(miRNA)的表达有关。EMT也被证明依赖于几种常见的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包括snail/slug、Twist、ZEB 1/2和AKT/PI3K,PI3K/AKT/mTOR途径,这些分子标志物也是EMT、细胞增殖和癌症进展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microRNAs(miRNAs)是一组内源性小的非编码RNA,它们通过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或通过结合特定目标基因的3’末端非翻译区域(3’UTR)来影响多种生物进程。最近,由于其已知的转录沉默基因和调控多重信号级联的能力,miRNAs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全球关注。由于异常的miRNA表达促进了EMT、抗凋亡和血管生成作用,因此miRNA与肿瘤发生、肿瘤转移和疾病进展有关。在过去十年中,癌症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是找出特定的microRNA可以用作生物标志物以及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癌药物。有研究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也有研究发现miRNA调控子宫内膜癌的EMT,其中调控EMT的最重要的miRNA为microRNA-200家族,但具体调节机制不明确。有研究发现AKT/磷酸化AKT(p-AKT)参与了microRNA-200c(miR-200c)表达的调控,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BMI-1基因是一种多梳基因(PcG)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转录抑制因子,调控染色质结构的变化,调节基因活性,许多PcG蛋白在人类癌症中(包括子宫内膜癌)表达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某些miRNA通过靶向BMI-1基因,抑制癌细胞中的EMT。在子宫内膜癌中BMI-1基因的表达增高还是降低尚存争议,目前在子宫内膜癌中miR-200c对BMI-1基因的靶向作用尚未研究报道。BMI-1基因不仅可以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基因,也为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课题探讨miR-200c与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BMI-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miR-200c与BMI-1基因的相关性,同时在体外研究中进一步研究miR-200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验证miR-200c对BMI-1基因的靶向作用,并进一步验证miR-200c靶向BMI-1基因后通过p-AKT途径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第一部分: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iR-200c、BMI-1基因表达及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1.检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00c和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2.研究BMI-1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腺癌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00c和BMI-1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腺癌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基因的表达;应用t检验、Spearman统计方法分析miR-200c、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及miR-200c和BMI-1基因的相关性、应用χ2检验/Fisher s检验分析BMI-1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1.miR-200c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应用qRT-PCR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腺癌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miR-200c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iR-200c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水平进行比较,表达下降(P<0.001)。2.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应用qRT-PCR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腺癌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BMI-1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水平进行比较,表达升高(P<0.001)。3.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6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成两组:BMI-1基因高表达组(++/+++)和BMI-1基因低表达组(-/+)。应用χ2检验/Fisher’s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6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44例(73.33%)高表达BMI-1基因,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2例(5.00%)高表达BMI-1基因,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BMI-1基因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年龄(P=0.0102)、FIGO 分期(P=0.0274)、肌层浸润(P=0.0274)、淋巴结转移(P=0.0495)密切相关,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P=0.088)未发现明显相关性。4.子宫内膜腺癌织中miR-200c表达与BMI-1基因表达的关系:Spearman统计方法结果显示miR-200c与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性(r=-0.4051,P=0.0013)。研究结论:1.miR-200c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可能被降解及BMI-1基因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2.BMI-1基因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的侵袭和转移。3.miR-200c和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存在负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miR-200c对BMI-1基因的靶向作用提供基础。第二部分:MiR-200c靶向BMI-1基因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1.检测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高分化)和JEC(中分化)中的表达情况。2.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转染miR-200c mimics上调miR-200c表达、转染miR-200c inhibitor抑制miR-200c表达后,检测转染效率3.miR-200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4.miR-200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细胞EMT的影响及BMI-1基因和p-AKT的变化。5.探讨miR-200c靶向BMI-1基因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发生EMT的作用机制,验证p-AKT是否参与作用。研究方法:1.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细胞的相对表达量,按照Lipofectamine 2000说明书瞬时转染miR-200c mimics和miR-200c inhibitor 48小时后,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的转染效率。2.转染 miR-200c mimics 和 miR-200c inhibitor 后 24h、48h、72h、96h,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Transwell小至检测转染miR-200c mimics 和 miR-200c inhibitor 后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4.转染 miR-200c mimics 和 miR-200c inhibitor 后 48h,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细胞EMT上皮表型E-cadherin、间质表型N-cadherin、下游转录因子Slug及BMI-1基因、AKT和p-AKT表达情况。5.对转染miR-200c inhibitor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细胞,应用siRNA干扰子宫内膜癌细胞中BMI-1基因表达后,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EMT上皮表型E-cadherin、间质表型N-cadherin、下游转录因子Slug变化、检测BMI-1基因干扰效率,检测p-AKT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JEC细胞中miR-200c表达情况比较:qRT-PCR方法检测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JEC中miR-200c表达,结果发现miR-200c在两组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分别转染miR-200c mimics上调miR-200c表达、转染miR-200c inhibitor抑制miR-200c表达后,转染效率的检测及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转染48小时后,qRT-PCR方法检测转染效率。转染miR-200c mimics明显激活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中miR-200c表达(P<0.001),而转染 miR-200c inhibitor 明显抑制 miR-200c 表达(P<0.001)。转染 miR-200c mimics 和 miR-200c inhibitor 后 24h、48h、72h、96h,MTT 方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变化,结果显示:转染miR-200c mimics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生长,在转染24-48h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最强,转染miR-200c inhibitor下调miR-200c表达后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生长,在转染24-48h时促进细胞增殖能力作用最强。3.miR-200c对Ishikawa和JE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细胞分别转染miR-200c mimics、miR-200c inhibitor、NC 24小时后进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转染miR-200c mimics上调miR-200c表达后,Ishikawa和JE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相反,转染miR-200c inhibitor下调miR-200c表达后,Ishikawa和JE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4.miR-200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细胞EMT的上皮表型E-cadherin、间质表型N-cadherin和下游转录因子Slug的影响及对BMI-1和p-AKT的影响:分别转染 miR-200c mimics、miR-200c inhibitor、NC 和 inhibitor NC 48小时后,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EMT的上皮表型E-cadherin、间质表型N-cadherin和下游转录因子Slug的变化及BMI-1基因和p-AKT的变化。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转染miR-200c mimics上调miR-200c表达后EMT上皮表型E-cadherin表达增强,N-cadherin和转录因子Slug表达下降,同时BMI-1基因和p-AKT表达下降(P<0.001)。转染miR-200c inhibitor下调miR-200c表达后EMT上皮表型E-cadherin表达下降,N-cadherin和转录因子Slug表达增强,同时BMI-1和p-AKT表达增强(P<0.001)。5.miR-200c靶向BMI-1基因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发生EMT的作用机制研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JEC转染miR-200c inhibitor 24小时后,再次通过转染小干扰siRNA BMI-1抑制BMI-1表达,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当转染miR-200c inhibitor后再次转染siRNA BMI-1后,原本表达增强的BMI-1基因表达降低(P<0.001),同时EMT的上皮表型E-cadherin表达增强,N-cadherin和转录因子Slug表达下降,同时p-AKT表达下降(P<0.001)。逆转了原来的只转染miR-200c inhibitor的结果。研究结论:1.miR-200c可能成为抑制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治疗靶点。2.miR-200c表达缺失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iR-200c的降解可能促进了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和转移。3.P-AKT参与了 miR-200c靶向BM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潜阳封髓丹对虚阳浮越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中医证候、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脂的影响,评价潜阳封髓丹对虚阳浮越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研究纳入的完整病例46例虚阳浮越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
目的:尽管左房大小对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具有一定预测意义,但仍有不足。本研究关注右房大小正常的阵发性房颤人群,旨在探讨以右房大小为参照构建的双房差异指数对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224名连续的右房大小正常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并成功进行了首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由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构建双房差异指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AD)的患者因其潜在风险常被排除于临床试验及治疗之外,该人群能否接受ICIs治疗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对ICIs对患有AD的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1年3月期间有关ICIs治疗患有AD的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
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导致伤口处理非常困难,这是困扰广大医务人员的一个难题。传统的伤口处理方法将伤口治愈与监测分开进行,即先进行伤口消毒后敷上药物进行治疗,再在定时换药时评估伤口愈合程度。这种处理模式不仅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二次损伤,同时因未能实时监控伤口愈合情况,可能导致换药不及时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在治愈伤口的同时对其愈合程度进行监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据此,本研究利用丝素蛋白(S
双向转录基因对是指相邻且转录方向相反的两个基因,这种基因组织形式最早是在研究单个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时发现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双向转录基因对普遍存在于人类、大鼠、小鼠、拟南芥、杨树、水稻和玉米等各类生物基因组中。研究者认为当双向转录基因对的两个转录起始位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000 bp时,这段DNA序列可称其为双向启动子。研究表明双向转录基因对存在共表达现象,功能上也有相关性。但是这些研究绝大多数
目的:探讨消瘀止痛药外敷配合胸廓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rib fracture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9年10月-2021年01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永川中医院骨科诊治的75例符合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胸廓外固定和止痛的基础对症治疗之上采用消瘀止痛药外敷患处,B组则采用临床基础对症治疗。运用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
目的:探讨V5导联起搏刺激至达峰时间对起搏器依赖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永久性右心室起搏治疗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有心脏彩超、心电图等资料,根据ROC曲线得到V5导联起搏刺激至达峰时间引起射血分数下降的最佳截断值97.5ms,以该截断值分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V5导联起搏刺激至达峰时间<97.5ms)和B组(V5导联起搏刺激
背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一种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的异质性疾病。BC的分子亚型预示着个性化和精确化的医学。然而,不同分子亚型的BC对化疗或免疫治疗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评价。方法:对截至2020年10月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检索。根据已发表研究中BC分子亚型的异质性和相似性定义共识集群1(Consensus Clusters,CC1)、CC2和CC3分子亚型,进行M
目的:本研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中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技术,研究姿势不稳和步态障碍(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sorder,PIGD)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白质病变和其左旋多巴反应的
目的: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客观评估其降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就诊于永川区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中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2组,即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II 0.5g po bi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