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被学者们进行各种研究和阐述,并被大众赋予了各种实践,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节日进行民俗旅游开发等等。随着国家立法部门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汉族传统节日通过法定节假日的举措,实现了从上至下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践行。这些活动或政策均给节日带来变化和复兴。但是,在这些运动之外,还有许多尚未搭上这趟“列车”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它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它们会因此而消沉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们是当地民众自己的节日。本文采用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为主,并结合当地文献资料对个案进行描述,借助阈限理论和狂欢化理论,对节日仪式进行释读,探讨节日与民众的关系,即节日对于当地民众的意义所在。文章主体部分安排如下:首先,通过文献收集,介绍闹鱼节的生成语境,融水苗族和闹鱼节发生地良双村,主要对苗族的婚恋习俗和良双村寨生活作了详细的介绍,为下文的讨论奠定基础。第二,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运用深描的方法对闹鱼节进行全图式的描述,从节日起源、节日内容到节日的现代延续,对节日进行了民族志的记录与研究,从纵横两个角度展示了节日活动内容,为下文节日仪式的探讨提供了材料。第三,运用阈限理论和狂欢化理论,对节日仪式进行释读。首先通过节日仪式的分析,挖掘节日仪式蕴含的象征性;其次通过节日功能的探讨和节日仪式狂欢化特点的分析,指出民众在节日中获得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探讨节日与民众的关系以及节日对于民众的意义所在。本选题“广西融水良双闹鱼节调查与研究”,拟通过展示闹鱼节个案,探讨节日与民众的关系,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同时,思考节日与民众的关系,从民众的需要出发,是节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少数民族同胞通过节日来调节生活和情感,是现代生活和现代人所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