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由于涉及到最基础的民生公共服务,一直受到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民的高度关注。自2006年后,在加强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政府一直在推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与公共服务的迅速扩张过程中,对旧有社区公共服务的渐进式改造已经不能满足社区民众需求。由此需要一次里程碑式的,有顶层设计和多层级协调的整体改革。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是上海基层社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最初模糊的“共同办公”模式直至最近的“三一两全”细化指标的质量控制,可以说这一全新模式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初步成型。这项工作是基层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和探索,其历程和成果,对于与其相关的基层人事管理、基层社会治理、电子政务和跨部门统筹协调工作,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社区公共管理的视角,围绕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特别研究了自2013年开始的“三一两全”为标志的最新一轮标准化。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电子政务与流程再造理论、公共服务标准化理论,对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制度改革、技术运用、府际关系进行了描述,分析了改革对这些方面的影响。然后对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责权划分问题、人员支出问题、信息沟通问题和技术困难进行了厘清。并结合上述理论,提出了为解决这一系列困难,准确识别民众与公共机构对标准化的真实需求、优化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