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高效的基因转运载体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与病毒类载体相比,非病毒类载体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较低的生产成本等优点,但其较高的细胞毒性和较低的转染效率限制了该类载体的应用。天然大分子多糖类和无机纳米材料类因较低的细胞毒性而成为基因载体研究的热点,但这两类载体均需要修饰带有正电荷的聚合物以达到更高的转染效率。本论文以米糠多糖和碳纳米管为基础材料开发新型基因载体,通过制备聚乙烯亚胺改性材料,进而评价其基因载体的性能。主要内容包括:首先,米糠多糖通过缩合剂接枝PEI分子制备得到PEI修饰的米糠多糖(RBP/PEI30K);碳纳米管通过多巴胺自聚在其表面形成多巴胺涂覆层,并进一步接枝得到PEI改性的碳纳米管(CNT/PDA/PEI30K)。合成材料的理化性质通过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lemental Analysis)、激光粒度仪等手段进行表征;然后通过MTT、RTCA、电泳实验和体外转染实验对制备材料作为基因载体的潜力进行系统评价。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转染效率,分别将两种材料进行了穿膜肽TAT肽的接枝修饰,肽修饰后材料的基因转运效率通过以上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结果证明两个载体均被成功制备。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载体与DNA有效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1.8×10~7和2.3×10~7。凝胶电泳结果显示,RBP/PEI30K和CNT/PDA/PEI30K分别在质量比为1.5:1和2:1时完全凝聚DNA,并保护DNA不被DNase I降解。粒度分析结果表明,RBP/PEI30K/DNA复合物的粒径约为150 nm。释放实验结果显示,DNA可以从载体/DNA复合物中有效释放,释放率在80%以上。MTT和RTCA结果显示两种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且细胞毒性均低于PEI30K。体外转染实验证明,载体/DNA复合物可以被细胞高效摄入,且RBP/PEI30K和CNT/PDA/PEI30K在载体/DNA质量比为5:1和2.5:1时,在293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分别为38.59%和9.52%。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材料在TAT肽修饰后,对基因的转染效率明显提高。综上,通过对基于RBP和CNT合成材料作为基因释放载体的系统研究,我们希望为设计和开发更安全、高效的基因载体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