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及安全,PCI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至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目前PCI已成为CHD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问题困扰着各位临床介入医生,并影响着接受冠脉支架术治疗患者的远期预后。虽然经过多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据不完全统计支架术后仍有10%-20%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如何防止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问题亟待解决。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病史资料、临床生化血清学指标、冠脉病变特点等、支架情况分析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吉林大学心血管诊治中心2013年1月-2013年12月179例(249个靶病变)成功接受支架植入术并完成冠脉造影随访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冠脉造影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义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34例,无再狭窄组14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史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及冠脉病变、支架情况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吸烟、脂蛋白a水平、总胆红素水平、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病变狭窄程度、串联植入多个支架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再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47.1%)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26.2%)。(2)再狭窄组术后吸烟率(32.3%)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15.9%)。(3)再狭窄组脂蛋白a水平(0.51±0.39)g/L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0.34±0.27)g/L。(4)再狭窄组复查造影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0.66±2.16)umol/L较非再狭窄组(12.11±3.56)umol/L明显降低。(5)再狭窄组植入支架长度(44.08±21.19)mm较非再狭窄组(35.39±18.42)mm长。(6)再狭窄组支架直径(2.93±0.33)mm较非再狭窄组(3.07±0.32)mm偏小。(7)再狭窄组植入支架数(1.69±0.74)较非再狭窄组(1.40±0.59)多,串联支架发生率(52.9%)较非再狭窄(32.3%)高。(8)再狭窄组术前靶血管病变狭窄程度(92.01±8.16%)较非再狭窄组(89.30±8.66%)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529,95%CI1.012~6.325)、糖尿病(OR=2.928,95%CI1.284~6.675)、脂蛋白a(OR=4.293,95%CI1.303~14.145)、支架总长度(OR=1.023,95%CI1.007~1.039)、术前病变狭窄程度(OR=1.041,95%CI1.012~1.085)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大支架直径(OR=0.152,95%CI0.047~0.490)、较高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浓度(OR=0.854,95%CI0.740~0.986)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保护性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脂蛋白a、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支架直径、支架总长度、病变狭窄程度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1)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术后吸烟率、血清脂蛋白a水平高于非再狭窄组,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2)较高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3)串联植入多个支架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弥漫性长病变是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术前靶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越重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性越大。(5)较大支架直径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