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模糊语言和精确语言同等重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模糊语言,模糊限制语近来备受关注。模糊限制语是一种交际策略,它表明命题的观点而非事实,时常与可能性及不确定性相关。它通常被用来修饰述语或名词短语,或用来表达说话者对其话语的真实性的认可程度。学者们从语义和语用等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研究,但尚未充分阐释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生成。维索尔伦1999年在其《语用学新解》中系统地提出了纵观说和语言顺应理论。纵观说强调从认知、社会、文化角度综合地观察语言的使用现象。而顺应理论是纵观说的核心内容。本论文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对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使用过程中所顺应的语境因素。 本论文选用了美国里根总统1984年在复旦大学、克林顿总统1998年在北京大学、布什总统2002年在清华大学以及奥巴马总统2009年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他们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美关系。本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顺应说话者和昕者的心理世界,社会世界及物理世界三个方面探讨美国四位总统在中国大学演讲中的模糊限制语的特点。 从研究中,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四位美国总统在演说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在每一千字里,所出现的模糊限制语个数分别是:里根(44.4),克林顿(39.2),布什(36.2),奥巴马(37.5)。其中,词汇型模糊限制语的比例是里根(87.1%),克林顿(73%),布什(73.5%),奥巴马(81.4%),情态动词及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比率也很高;2)他们在演说中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原因可以归结如下:作为外交演说,针对一些严肃重要的话题,力求客观准确以达到预期的宣传及劝说效果;作为美国总统,在一些敏感话题上通过模糊限制语来避免损害中美关系;他们的听众也几乎相同,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鉴于知识分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国际形势的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包容演说中模糊限制语;3)情态动词及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灵活性导致了它们在演说中大量的使用。4)演说中总统们使用模糊限制语以顺应演说者自我保护、追求客观和准确及与听众互动的心理世界;顺应听众心理世界;顺应社会世界;顺应物理世界中的时间与空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