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功能独立测定(FIM评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评定(Brunnstrom评定)及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探究井穴接经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不利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采取简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肢体不利患者6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每组30人,分别标记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中风后肢体不利综合治疗:规范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降脂、控制血压血糖,对照组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井穴接经法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Brunnstrom评定,记录数据。结果:治疗过程中除脱落数据外均无不良反应。1、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Brunnstrom评定无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在治疗后,井穴接经组治疗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率92.85%,显效率50%,有效率42.86%,无效率7.14%;普通康复组治疗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治疗率77.78%,显效率22.22%,有效率55.56%,无效率22.22%。3、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t=8.505,P=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数据分析,针刺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针刺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经配对t检验,t=-20.0894,P=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具体数据分析,提示针刺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升。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自身对照比较,t=-10.450,P=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具体数据分析,提示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升。4、治疗后FIM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t=16.166,P=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具体数据分析,治疗后对照组FIM值低于治疗组,说明在提高FIM值的效果上,针刺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经配对t检验,t=-22.913,P=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具体数据分析,提示治疗组治疗后FIM值明显提升。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经配对t检验,t=-28.759,P=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具体数据分析,提示对照组治疗后FIM值明显提升。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Brunnstrom评分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Z=-4.886,P=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具体数据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等级高于治疗前,说明治疗组对于提高等级有疗效。对照组在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Z=-3.478,P=0.0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具体数据分析,对照组治疗后等级高于治疗前,说明对照组对于提高等级有疗效。6、治疗后总体疗效对比:通过秩和检验分析得出:Z=-2.327,P=0.02<0.05,说明两组在总体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不利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井穴接经法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不利疗效相比,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肢体不利情况,有助于患者肢体不利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