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取工艺的科学性对保证中药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提取终点的判断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技术难题。银翘散为辛凉解表的中医经典名方,原方为煮散,特别强调其煎煮方法“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然而银翘散类方现代中药制剂大多以饮片长时间煎煮提取,与其传统煎煮用药经验相悖而受到较多质疑。那么,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科学内涵何在?本研究建立银翘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及多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建立银翘散水煎液及蒸馏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与蒸发规律;研究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水煎液体外抑菌活性,谱效关系筛选银翘散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为阐明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科学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制备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水煎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学特征图谱及五福花苷酸、新绿原酸、连翘苷E、马钱苷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獐牙菜苷、连翘苷I、连翘苷H、连翘苷A、异绿原酸B、E-aldosecologanin、橙皮苷、连翘苷、牛蒡苷、甘草素和甘草酸二钾等1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考察煎煮时间对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水煎液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2)制备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水煎液,采用GC-MS定性分析其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并测定α-蒎烯、(-)-β-蒎烯、薄荷酮、薄荷醇、4-萜烯醇、(R)-(+)-胡薄荷酮、(+)-香芹酮、胡椒酮等8种成分的含量,考察煎煮时间对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水煎液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3)收集不同煎煮时间段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蒸馏液,采用GC-MS法定性分析挥发性成分并测定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R)-(+)-柠檬烯、γ-松油烯、薄荷酮、薄荷醇、4-萜烯醇、(R)-(+)-胡薄荷酮、(+)-香芹酮、胡椒酮等12种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4)制备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水煎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采用纸片扩散(K-B)法、微量倍比稀释法研究其抑菌活性,比较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水煎液抑菌活性。(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以万古霉素微生物药敏试纸为阳性对照,纸片扩散(K-B)法研究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水煎液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作用最强的水煎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水煎液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1)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较大,表明所含化学成分组成类似,而饮片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较低,表明所含化学成分组成类似,但差别较大。煮散水煎液中,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连翘酯苷H和异绿原酸B的浓度呈增长趋势,五福花苷酸、连翘酯苷E、连翘酯苷I、E-aldosecologanin、连翘苷、甘草酸二钾、马钱苷酸、牛蒡苷、獐牙菜苷和甘草素的浓度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连翘酯苷A、绿原酸与橙皮苷的浓度呈先增加后减少;饮片水煎液中,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除绿原酸的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外,其余16种成分的浓度均呈逐渐增长趋势。煮散水煎液中五福花苷酸、连翘酯苷E、连翘酯苷I、E-aldosecologanin、连翘苷、甘草酸二钾、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H和绿原酸的浓度始终高于饮片水煎液;橙皮苷、马钱苷酸、牛蒡苷、獐牙菜苷、甘草素、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浓度在煎煮40 min前均高于饮片水煎液;异绿原酸B煎煮10 min后浓度低于饮片水煎液。(2)煮散水煎液中,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α-蒎烯和(-)-β-蒎烯的浓度呈逐渐增加趋势,薄荷酮、薄荷醇、4-萜烯醇、(R)-(+)-胡薄荷酮、(+)-香芹酮、胡椒酮的浓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饮片水煎液中,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除缺少α-蒎烯、(-)-β-蒎烯两种成分外,其余6种成分的浓度均呈先增长后降低趋势。煮散水煎液中薄荷酮、4-萜烯醇的浓度始终高于饮片水煎液,且薄荷酮在煎煮15min后便挥发殆尽;薄荷醇、(R)-(+)-胡薄荷酮、(+)-香芹酮和胡椒酮的浓度除在煎煮0 min时均高于饮片水煎液;α-蒎烯和(-)-β-蒎烯的浓度在煎煮5 min后稍有降低,在煎煮25 min后逐渐增加。(3)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挥发油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分别确定48和34个色谱峰,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5%的色谱峰分别为26和21个;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煮散蒸馏液中,12种成分的平均蒸发速度均先增加后减少,均在煮沸0~10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8、13.21、1.06、0.48、1.49、0.42、2.08、2.27、1.76、0.79、0.16、0.20 mg·min-1;饮片蒸馏液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R)-(+)-柠檬烯、γ-松油烯的平均蒸发速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在25~30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4.58、0.11、0.06、0.22、0.04 mg·min-1,其余6种成分则先增加后减少,在0~5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0、2.21、0.42、0.92、0.26、0.37 mg·min-1。(4)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水煎液除浸泡30 min外均有一定抑菌活性,煮散水煎液抑菌圈直径均≥14.33±0.76,煎煮30 min抑菌圈直径最大17.25±0.25,MIC≤37.50 mg·m L-1、MBC≤9.38 mg·m L-1;饮片水煎液抑菌圈直径均≥6.47±0.68,煎煮100 min抑菌圈直径最大12.58±0.38,MIC≤18.75 mg·m L-1、MBC≤18.75 mg·m L-1,煮散水煎液抑菌活性明显优于饮片水煎液。(5)除浸泡30 min的银翘散水煎液无抑菌活性外,其余水煎液均有一定抑菌活性,以煎煮30 min水煎液抑菌作用最强;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水煎液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5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38以上,采用对照品比对法指认了其中17个色谱峰;与抑菌作用关系密切的14个共有峰分别为1、23、3、6、22、24、15、13、18、14、2、8、21、10号,其中23、3、6、22、24、15、21号分别为牛蒡苷、五福花苷酸、马钱苷酸、连翘苷、甘草素、连翘酯苷I、橙皮苷。结论:(1)煎煮时间与药材粒度对银翘散水煎液化学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于饮片煎煮,煮散水煎液化学成分溶出速度更快且浓度更大,提示银翘散传统的煮散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以饮片煎煮的银翘散类方制剂应增加提取时间和次数才能达到和原方煮散相似的效果。(2)煎煮时间与药材粒度对银翘散水煎液挥发性成分种类与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于饮片煎煮,煮散水煎液挥发性成分种类更多,溶出速度更快且浓度更大,提示银翘散传统的煮散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3)煎煮时间与药材粒度对银翘散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影响较大。相比于饮片煎煮,煮散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更快,煮沸约5 min时,12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均达到最大值,煮沸约15 min后,12种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均明显减小,提示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传统煎煮方法煎煮终点为煮沸5 min左右,以饮片煎煮的银翘散类方制剂挥发性成分的蒸发规律与煮散具有一定差异性。(4)煎煮时间与药材粒度对银翘散水煎液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于饮片煎煮,煮散水煎液抑菌活性更强,提示银翘散传统的煮散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5)为以“谱-效”结合的思路研究银翘散的抑菌活性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