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通过快速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已在崇明东滩滨海湿地潮间带形成了大面积的单优势种群。研究互花米草扩散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了解和掌握该物种入侵机制和生态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管理以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研究了崇明东滩互花米草入侵区的种子产量分布格局及其季节性温度变化对种子萌发格局的影响。在互花米草入侵前沿区域,研究了其扩散格局与潮间带水动力和冲淤动态的相互作用,分析探讨了有性繁殖在互花米草扩散中的作用以及互花米草前沿不同扩散格局与水动力和冲淤动态等物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群落的种子产量分布格局及其萌发活性反映了其有性扩散能力的空间差异。2008年秋季的调查结果表明,崇明东滩中潮带的互花米草具有最高的种子产量,为44523粒/m2,其种子萌发率最高,高潮带次之,为31150粒/m2;而低潮带的种子产量最低,为17250粒/m2,其种子萌发速度最慢。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中的关键阶段,入侵植物的种子萌发对季节性温度变化的响应可以反映入侵物种潜在有性扩散能力的时间格局。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各潮间带的种子在10-30℃范围内均能萌发,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总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互花米草种子在25℃恒温与20/30℃变温处理下的萌发率最高和萌发速度最快,而且互花米草种子在变温环境下的萌发率高于恒温处理。高种子产量和高萌发率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合种子萌发温度的4-5月是互花米草进行有性扩散的主要季节。种子产量以及萌发活力最高的中潮带区域活性种子数最多,大量的种子和实生苗可随潮水传播,成为潜在扩散源的主要区域。互花米草在崇明东滩的入侵前沿主要包括互花米草-光滩(S-M)前沿和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光滩(S-S-M)前沿。S-S-M前沿的水动力强度要高于S-M前沿,尤其是在夏季,这主要是由水流速度的差异所导致。S-M前沿和S-S-M前沿季节性冲淤动态存在差异。S-M前沿表现出秋冬冲刷而春夏快速淤积的冲淤动态。S-S-M前沿则呈现出秋冬稳定春夏快速淤积的冲淤动态。同时,S-M前沿和S-S-M前沿的春夏淤涨动态也存在差异。5月是互花米草实生苗定居的关键时期,S-M前沿的互花米草实生苗定居密度显著高于S-S-M前沿,在此期间S-M和S-S-M前沿水动力条件和淤涨动态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其互花米草实生苗定居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一旦定居成功,其实生苗的存活率较高,两种前沿的实生苗存活率无显著差异。至生长季末,两种前沿由互花米草形成的小斑块在直径,分蘖数和株高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经过1个生长季的扩散,通过实生苗定居,斑块的形成扩大和融合,互花米草群落连续群落在S-M前沿的扩散距离大于S-S-M前沿,是后者的近10倍。S-S-M前沿主要通过互花米草连续群落的无性繁殖缓慢向前扩散。互花米草定植行为和扩散速率以及与水动力和冲淤动态的相互作用是互花米草在入侵前沿形成S-M和S-S-M扩散格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