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80公里内的地区,大约有四亿人居住在海岸线20公里之内的地区,而近岸海域作为海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海相互作用最为频繁、人类利用海洋最具潜力的场所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海洋资源。近些年来,这一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以渤海湾为例,渤海湾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属于典型的半封闭型海域,大规模人为活动的影响,加剧了渤海湾的环境压力。因此,对渤海湾近岸海域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渤海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区,通过对14个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分、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分析,以及3组现代沉积物测年柱状样品的沉积速率、210Pbexc与137Cs活性-深度曲线的综合研究,发现了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在研究区内的不同分布特征;发现了210Pbexe、137Cs活性-深度曲线的不同类型,进行了现代沉积物柱状样品的沉积速率测定,以此为基础,讨论了3组沉积物柱状样品间沉积速率与蓄积量的关系,分析了研区现代沉积过程。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其粒径在研究区横纵向上分别呈由南至北、由东至西逐渐变粗的分布特征。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u:25.6-35.1mg/kg、Pb:44.1~67.7mg/kg、Zn:60~73.5mg/kg;210Pb活度为13.2~35.3Bq/kg,137Cs活度为0.05~1.28Bq/kg,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总体上呈由北至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在中部和南部分别呈由西北至东南和由西至东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细颗粒组分对Cu、Pb、Zn、210Pb和137Cs的吸附作用大火于粗颗粒组分,因此,其分布受渤海湾水流及其所导致的粒径变化所影响。研究区内210Pbexc“活性-深度”曲线表现出两种类型:一是等幅摆动型,二是指数衰减型。137Cs的“活性-深度”曲线也表现出两种类型:一是连续且有峰的的137Cs曲线,二是不连续但有峰的137Cs曲线。Z1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67~0.78cm/a,Z2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53~0.67cm/a,Z3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91~1.12cm/a。3组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均存在自1963年以来变缓的趋势,发现这种趋势主要受物质来源的影响。3组柱状沉积物210Pbexc和137Cs近似蓄积量的大小关系为:Z1<Z2<Z3,这可能与水平搬运和沉积物粒度组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