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属于高考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是高考改革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它不仅关系到高考改革,还关系到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甚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到教育能否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进而影响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逻辑层次上,包括高考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与高中教育的关系两个论题。本论文围绕“二者关系”这个中心议题,紧紧抓住高考在高等、中等教育间“承上启下”的角色特点,以教育基本理论、考试基本理论为指导,从历史的视角,教育学及考试社会学的视角,比较的视角,研究了高考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了高考改革的思路。 除了导论和结语部分,全文主干部分有四章。每一章均按照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同一个中心议题,分别为高考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历史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国别比较研究。 历史研究部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论述了科举时代、民国时期、新中国建立以来“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选拔性考试”对学校教育的作用而言,是一把利弊共存的“锋利的双刃剑”。这种作用的机制,从积极面说,通过“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或者严格说来的“招考标准的科学化程度”起作用;从消极面说,通过“不考什么,往往就不教什么不学什么”或者严格意义上通过“招考标准的缺陷”起作用。就招考形式而言,它与招考标准紧密相连,为招考标准服务,历史上的全国统一考试或者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对快速提高学校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往往也有不利于高校选拔个性化人才等弊端,进而不利于高中教育个性化发展;单独招考也是利弊共存,其优点是招考自主、灵活,缺点是对高中教育往往有较大的不利影响,更不利于考生报考。至于废除高考,则更是教育导向的失控,历史表明,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正确的办法往往是改革高考,特别是高考的导向标准。 基础理论研究部分按照社会系统发展中“从目的到过程到结果”的一般逻辑顺序展开,论述高考与教育在目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上的关系。就目的而言,高考目的既要满足高等教育目的之需要,同时也要照顾到高中教育目的之要求,避免高考仅仅满足前者需要而冲击高中教育教学,或者仅仅满足后者需要而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不论如何,在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矛盾情况下,高考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高中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就过程而右一,高考过程作为选才的过程,是高考目的的展开过程,系统的分析高考过程,它由选拔者一高校、被选拔者一高中生、选才标准、选才方法四个基本的要素集合体组成,其内在的复杂多样的矛盾运动,形成了高考过程的基本规律,即高考过程的双面性规律、导向性规律、竞争性规律。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高考过程需要贯彻的兼顾原则、可行性原则。就高考结果而论,它事实上对学校教育造成了双面影响,我们要继续凸显的是高考的正面功能,对于客观存在只能逐步减轻的负面影响,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正确的对待。 应用理论研究部分则是按照现实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而展开,论述了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会考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应试教育表达了高考与高中教育的关系,它是利弊共存的。素质教育是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诉求是教育目的并最终表现为质量标准。会考与高考有根本区别,也有诸多联系,处理好三几者关系的关键,是借鉴会考的性质,提升会考的功能,使高考包容一次水平性考试,以满足高中教育目的之要求。 比较研究部分讨论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与其教育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国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共同特征,以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参考及借鉴。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结语部分论及的高考改革的思路,严格说来只是通过改革高考来处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思路,以体现高考的正面教育功能。同时,高考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研究,只是高考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高考改革还涉及到其它许多复杂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对高考改革涉及的所有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还任重道远。